鎮海長山鄉適當調配勞動力做到治水春耕兩不悞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06242
颗粒名称: 鎮海長山鄉適當調配勞動力做到治水春耕兩不悞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鎭海縣長山鄉抓緊春耕開始前的短促時間,修好水利工程,保證了治水春耕兩不悞。
关键词: 工程 春耕 農民

内容

(鎭海訊)鎭海縣長山鄉抓緊春耕開始前的短促時間,修好水利工程,保證了治水春耕兩不悞。
   該鄉原計劃在春耕前動員農民將只能耐旱半月至二十天的四千四百畝田,普遍增加二十五天的水量,以達到全鄉所有田都能耐旱四十天至五十天。但自訂出計劃以來連日下雨,至淸明前數日,水利興修工程還無法開展。這時,一方面因爲春耕在即,不能再事拖延;一方面因爲久雨以後,春花受損,必須及時鋤田施肥進行搶救,而一般貧苦農民又必須上山砍柴解决口粮,勞動力也感到缺乏。爲了解决這個矛盾,鄉裏立即召集各村幹部開會研究,除動員木匠小組趕製木撬和鉄鍬柄等掏河工具外,(在工具未解决前,組織幾個小組整理春花),並以提高掏河工作效率,充分發揮婦女半勞動力的辦法來解决勞動力不足的困難。各村除虫工作全部交給婦女做,整理春花和種洋蕃薯凡婦女可以担任的由婦女去做。說服掏河人不回家吃飯由家裏人送去吃,以節約梅河時間。互助組多的村,每組每天抽出兩人去摘春花,其他人照常掏河,起早落夜緊一把,就解决了人力不足的困難。此外並由銀行貸半月口糧給實在困難的戶,使大家能安心掏河。
   用以上辦法解决了具體困難之後,羣眾興修水利的積極性提高了。如堰山村農民展開了掏河競賽,天不亮就上工,第一分隊的一、二、三組上午十時至十時四十分即已完成全天任務。這一分隊三天工程兩天半就完成了。他們向同村第二分隊挑戰,二分隊竟把三天工程在二天內完成。這樣他們便把剩餘時間去搶救春花。總計由於開展競賽和提高技術的結果,大大的節省了掏河工程所需時間,使大家有充裕的時間來從事整理春花等勞動,做到了治水和生產兩不悞。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地名

鎭海縣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