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市資產階級向人民經濟生活的猖狂進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05822
颗粒名称: 温市資產階級向人民經濟生活的猖狂進攻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52年4月8日,温市資產階級向人民經濟生活的猖狂進攻。
关键词: 奸商 市場 物價

内容

操縱市埸、抬高物價
   一九四九年,溫州市解放後,在人民幣沒有發行以前,滿街遍巷到處都是叮叮噹噹的金銀販子,這時候奸商們操縱市場,物價一天三漲的情形是不必說了。一九四九年六月上旬,人民幣開始發行,軍管會禁止金銀買賣以後,奸商還是紛紛通過同業公會商量對策,拒絕使用。同年六月中旬敵機擾襲,奸商們就乘機將銀元黑市價格提高到三千元左右,一時物價跟着飛漲。拿幾件人民生活的必需品來看,六月十五日到十八日,大米從一萬元一石漲到一萬八千七百元,木柴從七百元一担漲到一千五百元,猪肉甚至從二百元一斤漲到六百多元。
   除了黄金以外,棉紗也是奸商操縱市場的主要商品。一九四九年六月,當時國營貿易機關主要也就是掌握棉紗來穩定市場,但是因爲設立不久,經濟力量還十分薄弱。資產階級就利用這一弱點向人民猖狂進攻。以大奸商王純侯爲首的奸商集團,就一再有組織地抬高紗價,把整個市場的物價都哄抬起來。一九四九年十一月米價,月初一萬一千元一石,月底漲到四萬二千八百元,而且其中有一天,曾經暴漲到七萬五千元一石。這就是奸商們操縱黃金棉紗興風作浪的結果。
   拿近一點的事情來說:去年市場上食鹽另售價格,按規定只應該比國營公司的批發價提高百分之十四,但是鹽商却以每斤一千二百元的價格出售,比公司的批發價高百分之二十四。其他像小囡牌絨綫,百貨公司每磅賣十四萬八千元時,商人却要賣十八萬四千元。同樣的衛生衫,市價比百貨公司的零售價要高百分之三十。
   偷工減料、摻雜摻假
   資產階級偸工減料、摻雜摻假的花樣,眞是千方百計,三天三夜都說不完。
   衣服是人人都要穿的。一家人家好容易領到薪水到國營公司去買些本地產的布料,仔仔細細裁得很稱身。但是穿了沒有多久,顏色變了,穿起來也不稱身了,衣服大了或者縮短了。這時候,一定要怨國營公司怎樣賣出這些爛汚貨來。其實,國營公司賣出的布大都是爲了維持這些廠商生產委託他們代織的,但是私商却恩將仇報,不照合同來生產。染紗顏料規定是好的,但是私商却用次貨。原料的用量本来也是有規定的,但是私商却偸偸地減少了。據榮濟布厰老闆周月槎自己坦白;去年代織錦紋呢一百疋,就減少了染色用的硫化碱四十多斤。私商的偸紗、粗製濫造是更平常了,遇到布織得太寬,就用水噴了晒得縮狹,太狹了就用人力拉寬。這樣湊上規格去繳驗。你說:衣服褪色或者走了樣,應該怨誰呢?
   米是每天每一個人都要吃的。中國糧食公司把稻穀交給碾米廠去加工,但是私商一方面把糧食公司存在廠裏的稻穀盜賣出去,像新廣豐碾米廠在一九五〇年就盜賣了九萬多斤稻穀,振泰碾米厰在去年還盜賣了四萬多斤。另方面又在碾米率上玩花樣,明明一百斤穀子可以碾七十二斤米,私商却欺侮我們糧食公司不內行,硬說只能碾六十七斤,而且米質很糙,二年多,國家的損失果然十分驚人,每個人吃的飯也受奸商支配,多化了錢還得吃糙米。
   生病是一般人所難免的,而且生了病,每一個人都希望吃了藥馬上治好。但是資產階級爲了發橫財,甚至不顧病人死活,出賣假藥。金華藥房老闆金聲玉的兒子有一次身體發熱,金聲玉跑到別的藥房去買無味奎寧,人家問他說:「你店裏存貨很多,爲什麽還要買呢?」他說:「我買來是給兒子吃的。」原來他店裏賣的無味奎寧都是假貨。這是多麽惡毒的犯罪行爲!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純侯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溫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