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哨陣地上的狙擊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02569
颗粒名称: 前哨陣地上的狙擊手
分类号: G210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臨津江前綫,前哨陣地上的狙擊手英雄事迹。
关键词: 前哨陣地 狙擊手 英雄事迹

内容

新華社記者王玉章
   這兒是臨津江前綫的一個前哨陣地,它盤在一座不高的山嶺上。我們的狙擊手們據守着山的北半段,南半段就是敵人的陣地;我們的哨兵和敵人的哨兵相距不過一百公尺。這兒每天都發生戰鬥,山脊上的砲彈坑一個挨着一個。白天敵人向北面打槍打砲,夜間也時常用機槍盲目掃射。
   在這個小小的前哨陣地上,志願軍的狙擊手們修築了堅固而隱蔽的工事,日日夜夜守衛在這裏,監視着敵人,打擊着敵人。在交通溝口上,在白雪堆的後面,在大樹旁邊,到處隱藏着幾隻鷹一般銳利的眼睛,盯住敵人。凡是出來架鉄絲網的、埋地雷的、或是在陣地上逛來逛去拿着望遠鏡窺探的敵人,說不定在什麽時候就會被突然飛去的一顆子彈擊中而一命鳴呼。在一個月零四天當中,狙擊手們已經打死了九十六個敵人,而自己却無一傷亡。
   在戰火紛飛的敵我陣地之間,殘留着一座小草屋。這座小草屋靠敵人近些,敵人經常在小草屋裏闖進闖出。有一天三個敵人竟放火燒這座房子,戰士們早就恨透了美國侵略軍在朝鮮殺人放火的暴行,他們那能容許這些强盜在眼前放火行兇呢!帶領這幾個狙擊組的班長曹振才憤怒地喊了一聲:「打!」「叭」的一聲就打倒了一個,另一個敵人伸手去拉那個倒下的傢伙,又被一顆子彈打倒在地上,剩下的一個傢伙嚇得頭也不回地逃回地堡去了。
   敵人天天被打得心魂不定胆戰心驚。他們調來大砲轟擊我軍陣地,失敗了又調來兩架飛機向我軍陣地進行轟炸。那飛機來勢兇兇,打得滿山煙霧騰騰。在平日被狙擊手們打得很久不敢抬頭露面的敵人,也趁這機會從地堡裏鑽出來,站在山頭上拍掌大笑。就在這個時候,突然響起了密集的槍聲,機槍和步槍的子彈像狂風般地射擊,把得意忘形的敵人又狠狠地教訓了一頓。這次敵人的轟炸,不但沒有傷我們一個人,他們自己却白白地斷送了十幾個人的性命。
   敵人看見飛機大砲都不中用,又用夜襲的詭計。頭兩次小的夜襲被打退了,敵人不肯罷休,又在一個晚上用一個排的兵力來偸襲。狙擊手們早有了充分準備,他們在交通溝轟放着一堆堆揭開了蓋子的手榴彈。敵人快接近陣地了,狙擊手們把手榴彈聯珠似的摔了出去,機槍也響了起來,打得敵人朦頭轉向,四處亂竄,死傷很多。戰後,狙擊手們大笑着說:『這是「偸鷄不着蝕把米」!』
   在掩蔽部裏的土牆上貼了一張大生產牌紙烟的盒紙,這是這小小陣地上唯一的美麗的點綴品。神勇的狙擊手們常常在戰鬥間隙時站在這幅小小的畫面前,凝視着盒片上藍藍的天空、紅紅的高粱穗子、烟囱裏正在冒煙的工廠和站在那裏的健康而幸福的工人和農民。他們面對着這幅為自己親身保衛着的祖國繁榮富强的縮影,感到極大的安慰。有時送飯來的炊事員給他們帶來了祖國建設的消息,和戰友們寫給他們的慰問信,他們快活地朗誦着說笑着;然後他們也寫信托炊事員帶回連部去,向連長和戰友們報吿他們當天的戰績。他們在信上常常這樣寫着:明天一定要殺傷更多的敵人!(新華社朝鮮前綫十九日電)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王玉章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