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民在愛國運動中前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30000182
颗粒名称: 全國人民在愛國運動中前進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1年,爲了保衛現在的好光景,爲了我們未來美好的日子,全國人民應該更加熱烈地參加愛國增產節約運動。
关键词: 運動 節約 經濟

内容

一、我們打垮了美帝國主義的侵略計劃
   周恩來總理在人民政協第一届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說:「全中國人民的愛國運動空前高漲,這是平常時期幾十年甚至幾百年所不能達到的。」一九五一年這一年,中國人民做出了許多驚天動地的大事。還在一九五一年年初的時候,中國人民志願軍就給全國人民送來了捷報。中朝人民軍隊在幾天的新年攻勢裏(第三次戰役),就消滅了敵人一萬三千多。接着又有第四次戰役和第五次戰役的勝利,把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就在日本和遠東橫行霸道的美國軍閥麥克阿瑟指揮下的侵略軍打敗了。這就迫使美帝國主義不得不接受蘇聯駐聯合國代表馬立克的建議,從七月十日開始和我們舉行朝鮮停戰談判。這以後,中朝人民軍隊又繼續在「三八」綫附近打擊敵人,連着打垮了敵人的什麽「夏季攻勢」、「秋季攻勢」,敵人的損失一天比一天多。從一九五〇年十月二十五日志願軍出國作戰開始到今年十一月底,敵人總共被殲滅了四十九萬多(其中美國兵佔二十一萬以上)。這個勝利,把美帝國主義侵佔朝鮮、進攻中國大陸的侵略計劃打得稀爛,鼓舞了全中國、全亞洲和全世界人民爭取和平反對帝國主義的鬥爭信心。
   二、說不完的愛國事蹟,教育我們更加熱愛偉大的祖
   當志願軍在朝鮮前綫連續不斷打勝仗的時候,全國人民的愛國運動也蓬勃地開展起來。在上半年的反對美國武裝日本、擁護五大國締結和平公約運動和普及抗美援朝運動中,全國人民有百分之八十受到了愛國主義的敎育。有三億四千四百餘萬人參加了擁護五大國締結和平公約的簽名,三億三千九百九十萬人參加了反對美國武裝日本的投票。六月份以來,全國人民熱烈響應抗美援朝總會的號召,開展了推行愛國公約、捐獻飛機大砲和做好優撫工作的三大運動。全國人民已有一半以上訂立了愛國公約。截至十二月二十六日止,全國人民捐獻了四萬七千二百八十億餘元,等於三千一百五十二架戰鬥機的價値。
   在全國各地的愛國運動中,出現了許多感動人的事蹟。許多地方聽說要動員人力去支援前綫,加强國防的時候,大家就搶先去報名。河北省大名縣在紀念一九五一年國慶節時,七天中就有兩千五百多名靑年要求參軍。政務院兩次决定各軍事幹部學校招生的時候,全國有五十八萬靑年踴躍報名。湖南長沙市的軍屬張志雲,把九個兒女都交給國家。他說:「要祖國得到富强安全,只有把孩子都貢獻給祖國。」
   在我們的工廠礦山裏,職工們高喊着要增加生産來加强抗美援朝的力量。全國有兩百多萬工人參加了愛國主義的勞動競賽。東北國營工業和地方工業的職工,一年來給國家增產節約了一千多萬噸糧食的財富。河北唐山煉鋼廠的工人爲了縮短修爐時間,增加生產,冒着八百多度高溫去修補他們的「抗美援朝號」電爐。
   在我們的農村裏,許多地方開展了愛國豐產運動。光是河北省就有三十萬個互助組訂立了愛國豐產計劃,有五千多村的一萬個勞動模範展開了生產競賽。最近他們又發起了在一九五二年開展一個「千村萬組模範豐產運動」。一九五一年種棉的時節碰上了天旱,農民們在「種愛國棉花」的鼓舞下,不分晝夜挑水點種。全國有三千萬畝棉田是挑水點種的。許多地方的農民在豐收以後踴躍交納愛國公糧,河北大名縣在一九五一年七月二日一天裏,就繳齊了公粮三百八十萬斤,並且超過任務三十萬斤。
   愛國運動普及到了全國人民的各個階層和各個角落。北京有的年紀有了七八十歲的老藝人,也參加了捐獻飛機大砲的愛國義演。上海市的少年兒童們,組織起來收集廢鐵捐獻出來製造子彈供給志願軍叔叔。住在雲南邊境的各民族人民,許多人訂立了「愛國保家聯防公約」,協助解放軍守衛祖國的邊境。騰衝縣(和緬甸接界的地方)傈僳族六十二歲的農民楊應明,每晚揹着槍到邊界山地裏去巡查。他所組織的搜山小組,已經捉住了九個土匪。西康許多寺院裏的喇嘛,也都訂立了愛國公約,組織起來學習時事,組織起來開荒地、挖藥材,增產捐獻。重慶的天主敎神甫拒絕接受帝國主義從香港寄來的美金一千多萬元,有的敎友組織起來參加生產。他們說:「我們寧願搓麻繩,打草鞋,也不要美國的臭錢。」
   三、看看建設的成績,保衞幸福的好日子
   全國人民這樣熱烈地參加愛國運動,證明了我們新民主主義社會制度的優越性。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蘇聯的幫助下,新中國的面前展開了無限光明幸福的遠景。人民政府領導我們實行了土地改革和工礦交通企業中的民主改革,鎭壓了反革命分子,我們國家的各項建設都有很大的進步。
   比如,在經濟建設上,一九五一年的工業生產量和糧食產量都超過了一九五〇年。今年上半年二十一種主要工業品的總產量比去年增加了百分之四十四。我們的棉花產量則已超過了戰前的最高年份。我們開始修建了中國水利史上最大的修治淮河的工程。東北大行政區的西部開始了一個改造自然的計劃——建造包括八百六十六萬坰(約等於東北區已耕地面積的一半)的防護林帶。我國勞動人民的智慧有了新的發揮,勞動創造受到全國人民的尊敬。我們的工人自己製造了汽車,自己製造了拖拉機,出現了千千萬萬件發明創造和新紀錄。靑島市一個十七歲的女工郝建秀,已經成了全國聞名的勞動模範。她所創造的細紗工作法,有幾十萬紡織工人在學習。全國農業生產中也湧現了許多模範。比如,山西省的曲耀離,在一畝地裏收了九百二十斤棉花。陝西韓城縣的史安福,一畝地打了八百一十斤小麥。湖南醴陵縣的李承桂,一畝田收水稻一千四百七十二斤。這些人的創造,引起了全國人民的重視,中央人民政府和各地的地方政府,派專家去調查研究,總結他們的經驗,供全國農民學習。中國農民種了幾千年田,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受到政府的關心和重視。
   因爲生產上升,人民政府又大力平穩了物價,人民生活已經逐漸得到改善。據東北區的調查,全區城鄉人民一九五一年的購買力比一九四九年提高了一倍半。全區人民一九四九年平均每十個人買一疋布,一九五一年每三個人就買一疋;全區人民在一九五一年吃的大米,比一九四九年增加到六倍;麵粉提高到五倍多;猪肉提高一倍半以上。
   跟着經濟生活上升的是全國人民文化生活的上升。我們的入學兒童已經達到三千七百萬,超過了國民黨政府時期的一倍。內蒙古草原上的牧民子弟,也有了自己的小學。西康省的彝族人民也創造了自己的新文字。全國職工有一百七十八萬進了業餘學校。一千一百萬農民進了常年民校。這個冬天上冬學的人數將達三千五百萬。人民的文藝活動也廣泛開展起來了。我們的工廠企業裏建立了三千四百個工人俱樂部。我們已有一千個電影放映隊和一萬架幻燈機在各地巡迴放映。
   爲了保衛現在的好光景,爲了我們未來美好的日子,全國人民應該更加熱烈地參加愛國增產節約運動。全國人民在偉大的愛國運動中,勝利地度過了一九五一年,讓我們滿懷着信心,在一九五二年更加深入和發展我們的愛國運動,爭取更大的勝利。(「抗美援朝專刋」稿)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