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馬懸崖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49484
颗粒名称: 勒馬懸崖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2年1月31日,当代日报登载了文章「勒馬懸崖」,讲述了劉德純有一個溫暖的家,夫妻倆都有一份好職業。
关键词: 勒馬懸崖 溫暖的家 夫妻倆

内容

劉德純有一個溫暖的家,夫妻倆都有一份好職業,自己是××公司的總務科長,妻子在醫院裏當藥劑師;上有老母,下有愛女,一家子四口平素勤勤儉儉地日子過得滿不錯。
   解放以前,他還是個辦事員,解放後留用下來,打前年春天起,公司領導上看他一向勤謹負責,就提拔他代理了總務科長。不久以後,他的收入多起來了,妻子有時候問起來,他總說是借朋友的錢在光明藥房裏搭點股做幾次生意賺來的。
   說起來,這也並不是全是謊話,在光明藥房的股東賬上,是有劉德純的名字。但可不像他自己說的那末簡單。
   本來,公司裏向外面採辦什麽東西,他都是交枓裏辦事員經手的,可是有些總不大使他滿意;比如藥料吧,由於他底妻子是藥劑師,所以自己也懂得一些,但當辦事員辦來的,不是貨色差,就是價錢大,老是不稱心,於是决定自己出馬。起先他一家藥房一家藥房的買過去,試試誰家老實。後來覺得這是「光明」公道一些,所以老是上光明藥房去辦貨。一朝生兩朝熟,最初那胖胖的徐老闆,一看他来了,就忙着恭恭敬敬的讓坐、倒茶、遞烟,後來搞熟了,有時候碰巧店裏開飯,便橫拉直拖的要他「便飯」。劉德純覺得吃頓飯也嘸啥道理,就坐下來了,一看藥房裏吃的可眞不錯,說是「便飯」,桌子上可絡絡續續擺上了五六個菜。他可沒注意到徐老闆等他坐定以後俯着店中一個小孩子耳邊咬些什麽。
   就這樣,交情拉上了,吃幾頓飯自是常事,而且從「便飯」改爲直接上館子了,就是談起正經事來,徐老闆也應付得挺好,滿嘴子大道理,他覺得「徐老闆這個人倒前進,交個朋友也不錯,」於是,由顧客而朋友,由朋友而稱兄道弟,兩個人之間,再也聽不見「科長」「老闆」的稱呼,不是老徐,就是老弟了。
   老年人不經病,劉德純的娘起初鼻塞頭痛,可是捨不得化兒媳的錢,老是說:「不要緊,一兩天就好了」。德純夫妻倆看老人家精神還好,也沒注意,後來一躺下來就起不來床,吃了幾種家裏備好的藥也不見效,問問妻子醫院裏的同事,說是支氣管炎,但打了針服了藥還是不中用,反而越鬧越沉重了,才慌了起來,經過醫師檢查,原來是肺炎。病是沒什麽,不過時間一躭擱,加之年老體質差,弄得相當嚴重了。他娘一病躺了一個多月,雖說幸而逐漸見好了,可是經濟上的打擊可不輕。藥是借妻子工作那家醫院的,也得按規矩逐月扣回,去加之老娘病後還得進點補,家裏開支又省不下來,一個原本勤勤儉儉日子可以過得挺舒齊的家庭就顯得大傷元氣了。
   在這期間,劉德純不常上光明藥房,配什麽藥,不是寫張條子,就是通個電話,徐老闆問起來,只說忙着,改天再去。到老娘身體好一點,才去了一趟,徐老闆見他來了,便迎了進去,嘴裏連連打招呼:「怎麽最近老不見啦!」一看他的臉色好像有些不豫,徐老闆就敏銳地感到了,把他拉進裏間,懇懇切切地拍着他的肩:「老弟,有什麽困難吧!」
   「沒什麽,」劉德純勉勉强强的笑了笑。可是他逃不過徐老闆的眼光,一勸二問,只得略略的說:「我娘病了幾天,已經好了。」(上)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程羣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