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爾巴尼亞建國六週年經濟建設成就巨大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48295
颗粒名称: 阿爾巴尼亞建國六週年經濟建設成就巨大
分类号: F119
摘要: 1952年1月11日是阿爾巴尼亞人民共和國成立六週年紀念日,阿爾巴尼亞人民正熱烈慶祝他們在經濟建設上的成就。
关键词: 阿尔巴尼亚 经济 社会主义

内容

(新華社北京十二日電)十一日是阿爾巴尼亞人民共和國成立六週年紀念日,阿爾巴尼亞人民正熱烈慶祝他們在經濟建設上的成就。阿爾巴尼亞戰前等於沒有工業,農業也極爲落後,第二次世界大戰時被德、意法西斯佔領,所受損失達十六億美元。解放以後,阿爾巴尼亞人民在蘇聯的大力援助和勞動黨的領導下,迅速地建設了近代化的工、農業,並且順利執行了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五一年的二年計劃。現在,阿爾巴尼亞已基本上改變了過去落後的情况。
   在一九五一年,阿爾巴尼亞三大社會主義企業——斯大林紡織廠、「十一月八日」煉糖廠、列寧水電站——開工了。斯大林紡織廠年產紡織品二千萬平方公尺,可以讓阿爾巴尼亞每人每年平均得到約二十平方公尺的衣料;以勞動黨的生日十一月八日爲名的煉糖廠,年產糖一萬噸,足供阿爾巴尼亞人民的需要;列寧水力發電站開始發電後,解決了首都地拉那及其附近各地的照明、動力、用水等問題。阿爾巴尼亞現在已經有了新的採礦、煉油、水泥、木材等工業,一九五一年上半年工業生產水平已爲戰前的四倍多。阿爾巴尼亞農業產量一九四九年已超過戰前水平百分之六十五,最近二年來又有了顯著提高;爲了供應國內日益發展的工業的需要,工業作物播種面積已大大擴展,一九五一年已增為一九三八年的十二倍,其中棉花增爲七十倍。現在阿爾巴尼亞農業中的社會主義部分已佔全國耕地面積百分之二十二以上。在二年計劃期間,由於排除了馬里克湖沼的積水並修好了一條運河,已增加了四千多公頃耕地,並使另外四千多公頃耕地永遠免除了水災。在畜牧業中,一九五一年牲畜頭數已超過戰前百分之十五,其中猪的頭數超過了百分之三十七。
   作爲國民經濟發展的明顯標誌的是:阿爾巴尼亞的國民收入在一九五〇年已提高為戰前的十九倍。在未來的年代裏,在阿爾巴尼亞人民面前展開着更輝煌的遠景。阿爾巴尼亞人民現在正在討論將要執行的五年計劃,這個計劃要進一步提高工、農業產量,建立建設社會主義的基礎。計劃要在發羅那建設新的鍊鋼廠和水泥廠,在愛爾巴桑建立木作企業,在斯庫台里建立烟草工廠等;在地拉那區要建立十七個小學,十五個施藥所和六個產婦之家。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