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杭州市「十月戲曲競賽」看幾個戲改工作問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46344
颗粒名称: 從杭州市「十月戲曲競賽」看幾個戲改工作問題
并列题名: 沙蒂·素生·程帆·石堃耘耕·一傭·陸加·周延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51年12月9日,当代日报登载了文章「看幾個戲改工作問題」,讲述了在藝術上須要整理出一套完整的東西來,逐漸發展成爲新型喜劇的特定形式。
关键词: 戲改 藝術 喜劇

内容

收穫
   作爲檢閱與總結一年來本市戲曲改革工作的「十月劇曲競賽」,經過一個多月的籌備,自十月十一日正式開始,經過十四天的初賽,七天的决賽(其中包括兩天的觀摩演出),已經在十一月二十一日勝利結束了。通過這一次競賽,使戲曲改革工作在新愛國主義運動的道路中更向前跨進了一步。
   在杭市戲改協會的推動和具體幫助下,杭市藝人熱烈地參加了這一次競賽,分別訂立公約,保證勝小驕傲,敗小氣餒,不發牢騷,不鬧意見,求得進一步團結。在這一個思想基礎上,藝人們發揮了集體智慧與力量,完成了十六部新戲,七個曲藝。其中包括京劇、越劇、杭劇滑稽劇、通俗話劇、紹興大班以及評彈等劇種,初步做到百花齊放。雖然這些新戲和曲藝在內容上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問題,甚至有不可容忍的錯誤,在演出上也未能令人滿意,但是藝人們能够大胆的進行改編和創作,這在杭州說來,不能不說是一個很大的進步。
   通過這一次競賽和觀摩演出,大大提高了藝人們對演唱新戲改革舊戲的重要性的認識和信心。藝人們努力地爭取參加會演,尤其在决賽過程中,表現出他們的熱忱,某些距决賽地點路程較遠的如拱宸橋、湖墅、南星橋等地的劇團演職員們,每天一早趕到市區,到中午又匆匆忙忙的回去上演原劇院排定的戲,情緒一直非常高漲,從來沒有表示半點勉强,即使落選的劇團的演員們,也同樣抱社虛心學習的態度,按時到場,絲毫不鬧意見,堅持到底,這種精神是値得表揚的。
   由於參加這一項競賽的戲曲曲藝一般地都比較具有新的意義(個別的除外),在初賽公演時期,普遍地受到觀眾的歡迎,敎育了廣大的觀衆,也就是擴大了影響。這一個收穫是非常可喜的,因爲這不但教育了觀眾,同時也敎育了藝人們自己,使藝人們更進一步的提高了政治覺悟,認識到自己責任的重大,同時也打破了演新戲的一些顧慮;某些劇團一向是演舊戲的,這一次也演出新節目了,某些劇團一向是沒有編導沒有劇本的,現在也初步的建立起新的制度了。並且還做到了「進一步團結」的要求,各劇團內部大多能因此加強了團結,前後台的職工和演員同志之間在演出時期都有了密切的配合,誠誠懇懇的合力演出,使自己劇團演出的戲能更完整一些,這也是很可貴的。
   這一次競賽的水平都在原有的基礎上有了相當的提高,普遍的創作或改編了新戲曲和曲藝,演出的技巧、音樂舞台工作方面也有了改進,這些都是這一次競賽的收穫。它說明了:一年來杭州市的戲曲改革工作,在人民政府正確的領導下,使藝人們加強了學習,提高了政治文化和業務水平,因而獲得了一定的成就。在這個基礎上,我們深信一定將能產生在政治性與藝術性上具有更高成就的愛國主義的人民新戲曲來。
   幾個問題
   是的,如同上面所說:可以肯定:戲曲是可以改革的,藝人是要求進步的,而且這一次競賽中也經表明這一年來的工作已經獲得一定成就了。但是,戲曲改革工作還只是一個開端,距離人民所期待的目標還是非常遙遠,戲曲界絕不能因爲有了一點收穫而自滿,必須加緊學習、改造,來適應客觀的要求。
   正和展覽了成績一樣,在這一次競賽中,也表現了一些缺點,甚至於嚴重的錯誤,在這裏,我們簡單的提出幾個比較突出的問題,供戲曲界同志參考:
   政治思想混亂
   首先,我們應該提出來的,是從大部份劇團在演出過程所表現出來的政治思想的混亂狀態。這一責任,主要的應該由編導工作者來担承。
   一般的說:各劇團都希望能編好、導好、演好一個戲,但對這一個戲究竟爲誰編、爲誰導、爲誰演這一個問題還不很明確,因而在無形中流露了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甚至於封建的思想,這首先反映在嚴重地單純的藝術觀點上,强調片面的、孤立的戲劇性,因而只是單純的考慮戲劇情節,而很少考慮甚至不考慮一個戲劇應有的政治效果;單純的考慮到劇情佈局結構和發展,而很少考慮通過這個戲情來說明實質的政治內容;只考慮怎樣編一個戲,演一個戲,要編得好,演得好,却很少想到爲什麽編這個戲,演這個戲,應該怎樣才算是編得好,演得好。由於編導和演員並不明確這一根本的關鍵所在,所以就難免發生很多的錯誤。
   當然,戲劇之所以成爲戲劇,是因爲它是一種藝術形式,藝術性是必需的,藝術性愈高,就能愈有力的傳達劇中的思想內容,但是,藝術必需符合政治的要求,技巧必需符合劇情的要求,離開了這條軌道,就必然招致失敗。然而不幸的在這次演出中,有很多節目是存在嚴重地片面地單純追求形式,製造矛盾,爲戲劇而戲劇的不良傾向。因而,不是犯了錯誤,就是破壞了主題。
   舉例來說:京劇「胭粉美人」和越劇「美人計」,作者(在這次演出中應該是改編者)的企圖是通過這一故事來提高人民警惕,防止敵人運用各種手段來破壞革命,他所採取是什麽題材呢?是「美人」。我們當然不能說反革命分子用來破壞革命的各式各樣卑鄙手段中沒有利用美色來麻醉引誘革命者墮落這一着,但是,我們爲什麽不選擇其它的方式,而要用「美人」計呢?在過去封建社會中,婦女在大男子主義壓迫下,被作爲罪惡的担承者,妲己、褒似就是明顯的例子,「女人是禍水」,因之有了曹熙鳳李建之的倒霉,這是何等庸俗而且錯誤的說敎!作爲農民革命領袖李建之呢,就由於陷於地主階級所設的「美人」陷阱而幾乎毀滅,這樣的描畫一個昏瞶糊塗、麻痺自滿的農民革命的領袖,能令人信任嗎?爲什麽要採取這樣一個題材呢,不難了解,是爲了追求「戲劇的情節」,强調了「美人」的作用,而忽視了歷史上農民革命失敗的眞正原因。又如越劇「李三娘」,把民族叛徒劉智遠寫成了民族英雄,調和了階級矛盾,而且「白兔記」原是屬於神話範疇的傳說,「磨房產子」是具有現實性的民間故事,硬把它們拼湊起來,就弄得不倫不類,爲什麽呢?是因爲要「戲劇性」。滑稽戲「好兒女」中漢奸李伯和在危險關頭敲掉電燈泡救了自己的狗命,游擊隊被擒了,表現了什麽呢?人民戰士的魯莽愚蠢和漢奸國賊的機智,也是爲了戲劇性。越劇「朱仙鎭」地主帶了民兵,勾結敵人企圖投降,在兩個家庭之內鬧了一些糾紛,爲了趣味噱頭。其它如「王翠翹」中奇峯叠出,連出襲的「八大王」的披風也可以騙過自己的嘍囉;「屈原」中加上了鄭袖和「魏美人」吃醋招風的一幕,還有宋玉、子蘭和嬋娟調情的場面,爲什麽呢?還是爲了製造「戲劇性」。這是藝術性嗎?如果是,那簡直把「藝術性」汚辱了,而只是編導者在創作思想上存在着嚴重的賣座觀念迎合小市民心理的低級趣味的穿插而已。
   嚴重的並不止此,某些劇目中,甚至宣揚了封建道德、投降思想,如越劇「朱仙鎭」中掌握「民軍」領導權的地主因投敵的陰謀洩露被部下刺殺,地主的大兒子深知其詳,但力求隱瞞,對其弟及羣衆騙說是他的漢奸父親「殉國」了,立誓要爲他報仇,這是什麽思想呢?它會傳了封建的忠孝觀念,隱瞞了漢奸的罪惡,表揚了地主兒子的「孝行」!越劇「王翠翹」中的主角「王翠翹」向敵人投了降,作者却表揚她,把她寫成是爲了老娘而不得已暫時屈膝,「身在曹營,心存漢室」,結果是救了靑梅竹馬的情人而反了正,對存在着這樣錯誤觀念的人却給予表揚,是多麽重大的「寬恕」呵!越劇「印洲之戰」中描寫了印洲知府當城圍緊急的時候受了內奸的讒言發生動搖;若不是有因父親被敵人殺害的夫人的勸阻,那末就開城降敵了,這樣的人能表揚成愛國的將領嗎?而戲裏所表現的却正是。
   同時,某些戲也宣揚封建正統觀念,具體的是表現在缺乏羣衆觀點上,如「王翠翹」所表現的海寧漁民反抗倭寇侵略的勝利就好像是由於王翠翹救了鄭自强的緣故,而沒有說明决定的因素在沿海漁民對倭寇的敵愾同仇,團結一致,進行有組織的武力反抗。「和洲之戰」中的知府周虎打敗金兵,「李三娘」中劉知遠之所以擊退契丹,只是因爲周虎或劉知遠的妻子在危急關頭毁家紓難的緣故,宣傳了個人英雄主義的思想,事件成敗决定了偶然因素,而不了解這些勝利是必須依靠羣眾的力量才能獲得的。應該指出。只有依靠羣衆的自衛鬥爭才能取得這些勝利,個人的所謂「豐功偉績」只有離開了羣衆,是不可能的。
   歷史劇問題
   由於政治思想的混亂,就不可能站穩正確的立場來處理歷史劇和歷史人物。這一次競賽中,絕大部份都是歷史劇,因此在這一方面所犯的錯誤就最爲顯著。
   歷史事蹟和歷史教訓是可以用來鼔舞人民和敎育人民的,因爲歷史雖然不能重現,但與今天是有機地聯系着的。但是,我們必須注意不能爲歷史而歷史的「客觀主義」,同時也應防止將歷史影射今天的偏向。但在這一次競賽中演出的歷史劇,絕大部份或多或少的犯了以上兩個錯誤。
   如同以上曾經提到:越劇「李三娘」改編者盲目地採取犯了反歷史主義的楊紹萱的「新白兎記」的脚本,不加分析研究就改編上演,將賣國的「兒皇帝」五代後漢皇帝劉知遠寫成了反抗契丹的民族英雄,如同大家所知道,比石敬塘更臭的劉知遠,不但爲今日所否定,就是封建地主階級所御用的歷史家也不滿意的,但在今天舞台上却成爲富有民族思想的英雄,這是一個多麽嚴重的錯誤!至於「大刀關勝」,簡直是一個創作,任意地竄改了歷史,把「水滸」上的人物拉去抗金去了。當然,「水滸」只是歷史小說,而非正史,是可以將它發展成爲另一歷史劇的,我們並不反對這個,但必須以新的歷史觀點來分滑稽劇的方向問題
   這次戲曲競賽中,滑稽戲的發展方向問題,引起了人們的重視。
   應當指出:滑稽戲並不是一種民間形式,它是在像上海那樣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大都市中成長發展起來的,它沒有自己的曲調和一定的表現形式,各種方言、小調它都能採用,只有「使人發笑」這一點是它的特點,而爲什麽要使人發笑,滑稽戲也沒有它一定的目的;因此舊滑稽戲中,主要是表現一些都市中小市民階層的社會人情和身邊瑣事,加以一些庸俗的穿插,組織成爲低級而無聊的笑料,即使有工農羣衆出現,也是以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的觀點把他們作爲嘲笑的對象來處理的;當然,舊滑稽戲中也有若千對舊社會進行暴露和諷刺的比較好的內容,但這不是主要方面,所有這些,是因爲它與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思想有着密切關連的緣故。所以澈底剷除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思想殘餘,學習並堅决貫澈毛主席所指示的文藝路線,乃滑稽戲自我改造的首要的條件。
   目前滑稽戲藝人感到最困難的,就是如何組織新的笑料,因爲諷刺的題材減少了,新的內容必須歌頌新的人物和新的生活,而滑稽藝人剛好最缺乏的就是新的生活經驗。解决這一個問題,仍舊須要從提高政治認識、充實生活內容開始,然後才能有助於新的藝術創造。新的生活中也具有豐富的笑料,問題在於如何發掘和如何組織,汲取人民生活中某些偶然的因素,經過適當析富時社會情况,可以創作的想像來反映歷史現實可能發生事件的,這個可能,是必需吻合當時的條件的。比如說:當時就可能有人民自動起來抗金,但又何必硬拉上關勝這一人物,梁山上人物活動的時期和金兵人侵的時間差上一大段,怎麽能扯得上呢?「朱仙鎭」則描寫了岳飛退出後人民的抗金的行動,這人民武裝是掌握在地主手裏的,雖則在民族才盾大於階級才盾的時候,地主和農民是有可能聯合起來共同抵抗異民族侵略的,但是戲中却沒有說明這一點,而安排這個地主原來是個投降派。實則可以宣傳反侵略愛祖國的人民多的是,何必要把領導權交給這樣一個人物?岳飛就是一個最現成的對象,但却被處理成撤走了,而且,眞正描寫反抗侵略的倒在其次,主要的却落在家庭中的兒女瑣事上,這樣怎麽能正確地表現歷史?京劇「胭粉美人」敘述農民起義將領之一李建之的墮落,作爲起義所以失敗的原因,已屬不妥,何况不曾將他個人背叛革命的原因加以說明。這樣的對待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態度,都是不够愼重的。
   爲歷史而歷史的客觀主義也是很嚴重的,比如以抗金為題材的幾個劇目而言,由於不加批判的搬演了歷史眞實,客觀上却發生了不良的影響。以當時的歷史事實來說,宋代抗金是符合於當時人民利益的,因而即使統治者抱着不抵抗主義抱頭南逃,而各地人民依然自動組織武力和侵略者抵抗,岳飛的能够在黃河擋住金兵,是因爲人民的支持才有可能的。但是在「和洲之戰」「朱仙鎭」「大刀關勝」「雙槍陸文龍」等劇中表現的,成敗只决定於幾個所謂民族英雄身上;而且往往所謂「以古喻今」不適當的影射了現代,大叫「衛國保家」的口號,或者竟和金兵使者開起「和平談判」起來了。另一方面,是片面地强調了「抗金」,而未能指出「抗金」是抵抗金國那些發動侵略的統治階級,過份誇張地醜化了一般的「金人」,使觀衆籠統地對「金人」加深憎恨,這是不應該的。歷史上的「金人」,就是今天的蒙古民族,除了外蒙早已成立人民共和國外,我們對散居祖國境內的蒙族人民,是採取平等和團結的政策的,而且已經做到民族大團結了。因此,我們今天仍然不加批判反而强調地演出這些戲,將會產生怎樣的副作用?
   應該說明:我們反對的是這種反歷史主義的傾向,但决不是反對創作,反對改編,我們正擁護如政務院關於戲曲改革工作的指示中所規定的那樣堅决而又正確的改革。如同以上已經說過:杭州市戲改工作通過這一次競賽,獲得很大成績,藝人和編導工作者們熱烈地創編了許多新戲,就是顯著的良好例子,這種精神,是應該加以鞏固下來的。以上這些缺點,是藝人和編導工作者們在前進中所產生的,希望以後能够更好的注意並加以克服,才能使戲改工作更向前推進一步。的組織,常常可以成爲健康有益的笑料,能够反映出當前新社會中某些新的現象,和表現人民的幽默與機智;對於舊社會中遺留下来的一些落後的東西,在人民内部進行適當的批評,也可以組織成一些有意義的「趣味」,但這必須是完全善意的,與對敵人的諷刺有着嚴格的區別。某些滑稽戲中,由於作者不善於發掘笑料,舊的一套沒有用了,立即就流爲話劇的形式,因此失去了它的特點,這不是滑稽戲應走的方向。還有一些滑稽戲中,雖然也表現了新的內容,但由於不能抓住生活的特點,而是脫離了生活單憑作者的槪念認識去創造笑料的,這樣的笑料就缺乏生活實感,因此不是笑料的內容很勉强,與主題毫無關連,便是插科打諢,嚴重破壞了主題的完整。
   滑稽戲目前還缺乏完整的表現形式,今後應該逐步改造,以求得與新戲的內容相一致。舊的表現形式中的某些動作和語言,乃是適應舊的趣味而存在的,今天就需要根據新的內容重新創造,能够恰如其份的表現新的事物,成爲滑稽戲特有的表現方法之一。至於某些混亂的落後的表現形式,如亂用方言,亂套小調和黃色歌曲,無聊的動作等,也需要進一步加以澄淸。
   由此,滑稽戲應該保持它的特點,組織新的健康的笑料,逐漸走向新型喜劇的道路,使觀衆在新的笑料中,能看到新中國人民喜悅和愉快的情緒,和勝利走向社會主義的美好的遠景。在藝術上須要整理出一套完整的東西來,逐漸發展成爲新型喜劇的特定形式。(本節完,全文待續)
   程路整理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沙蒂
责任者
素生
责任者
程帆
责任者
石堃
责任者
耘耕
责任者
一傭
责任者
陸加
责任者
周延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