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土耳其詩人希克梅特接受國際和平獎典禮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46263
颗粒名称: 記土耳其詩人希克梅特接受國際和平獎典禮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1年12月8日,当代日报登载了文章「記土耳其詩人希克梅特接受國際和平獎典禮」,讲述了在布拉格加羅利娜禮堂,世界和平理事會書記處,國際和平獎金委員會及捷克保衛和平委員會隆重地舉行授予土耳其革命詩人希克梅特國際和平獎的典禮。
关键词: 土耳其 詩人 希克梅 國際和平獎典禮

内容

「我從來不引以爲憾
   我出生的太早
   我是二十世紀的人
   我引此以自豪」
   (一九四八年希克梅特獄
   中詩句)
   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十七日,在布拉格加羅利娜禮堂,世界和平理事會書記處,國際和平獎金委員會及捷克保衛和平委員會隆重地舉行授予土耳其革命詩人希克梅特國際和平獎的典禮。
   主席台上,天藍色的布幔,高高地懸着和平鴿,兩旁寫着十一種文字的「和平」兩字,還沒有到開會時間,主席台之外,所有的位子都坐滿了各國觀禮的外賓和捷克各界人民的代表。
   十一時正,在鐘聲、樂聲與羣衆的掌聲中和平理事會總書記拉斐德,土耳其詩人希克梅特,中國詩人蕭三,捷克大學敎授莫卡若夫斯基,捷克保衛和平委員會主席霍蒂怒娃——斯波娜夫人,捷克宣傳部長克匹斯基,布拉格市長瓦斯克,蘇聯文化代表團及和大理事會代表們等步入會場。
   詩人希克梅特踏進會場,他就淹沒在熱情的掌聲中,他穿着黑色燈草絨的上衣,紅領結,在主席台上微笑着。並不停地鼓掌,響應羣衆有節奏的掌聲。
   在主席拉斐德致了簡短的開會詞後,即由詩人蕭三講話。
   由於詩人蕭三和希克梅特早先在莫斯科東方勞動大學同學,而且同是久經革命鍛鍊的文藝戰士,因此講詞內容非常豐富、眞摯與動人。他的講話幾次都掀起如雷的掌聲。
   首先,蕭三同志向詩人希克梅特致敬:
   「英勇的和平戰士,現代世界最有天才的詩人之一,拿瑞姆·希克梅特,榮獲在華沙舉行的第二屆保衛世界和平大會國際和平獎,那時,他正困在土耳其反動政府的監獄裏。我很高興,今天他,『還是那條心,還是那顆頭顱』,(希克梅特詩句),到了這裏,和我們在一起。請允許我代表全體在場人士,並用全世界成億萬愛和平的普通男女的名義,特別用抗美援朝的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名義,向這位傑出的、英勇的和平戰士、我們親愛的朋友、兄弟希克梅特,致熱烈的敬意」。
   在掌聲平息後,詩人蕭三便談到這位土耳其詩人半生的革命史:他十八歲在土耳其海軍學校求學時,因從事反帝國主義工作被學校開除,十月革命後,他去莫斯科,奠定了他自己一生爲革命而奮鬥的基礎。一九二四年他返十耳其從事革命工作,在反動政府壓迫下他所辦的報刋被封閉,他自己則被逮捕入獄。先後被判徒刑共六十五年,後來由於國際進步人士的聲援,羣眾的支持,在土耳其內外輿論的壓力下,使反動政府在監禁了他十七年後,終於釋放了這位英勇不屈的戰士。詩人蕭三在敍述土耳其人民愛護民族詩人的熱情時,說到希克梅特的七十老母曾在君士坦丁堡大橋上舉着:「要求釋放我的兒子」牌子,曾馬上得到三四千羣衆的簽字支持。這時聽衆無不動容。
   接着蕭三同志提到反動政府在釋放革命詩人之後並不甘心,曾取消了他的公民權,而且用種種方法迫害他,强迫他服兵役,並用其他惡毒陰謀陷害他,最後,希克梅特祇好逃亡海外。
   「對於土耳其人民,希克梅特永遠是他們心中的詩人,是他們保衛和平民族獨立的戰士。」在總結詩人半生的革命生涯時,蕭三同志說:
   「在將近半世紀的生活中,他走過了一條光榮的道路」。
   蕭三同志演說完畢後,掌聲歷久不息。然後莫卡若夫斯基敎授將居里和南尼親筆簽署的「和平獎」授給詩人希克梅特。這一剎那是大會的最高潮。全場異口同聲地熱烈歡呼「和平萬歲!」
   詩人的答詞是簡明的,他首先表示在被納粹謀殺的捷克革命詩人伏契克的國家來領受和平獎是萬分愉快的。他說他覺得這和平獎已不是給他一個人的,而是給全土耳其反抗壓迫、愛好和平的人民的,即使在恐怖與迫害的壓力下,土耳其人民仍在英勇地與美帝國主義作堅強的鬥爭。結尾時,他說最眞誠的話是最簡單的話。在今天的世界,我們可以直截了當地說:
   「我們將得到勝利,因為我們是爲了和平而鬥爭,因爲偉大的蘇聯是和我們在一起,因爲全世界各人民民主國家以至於全世界眞誠的人民都和我們站在一起,因爲生命是和我們在一起的」。
   這時捷克各界代表們熱烈地把一簇簇鮮花獻給了這位熱情的土耳其詩人。最後他開始他極富於感情的朗誦:「你們的手和他們的謊言」雖然很少人聽得懂土耳其語言,但是在他充滿了熱情的表情中,每個字都能體會到反抗、鬥爭、不屈的力量。大會在充滿熱情與詩意的空氣中散場。(十一月二十日寄)
   (轉載光明日報)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希克梅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土耳其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