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區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運動的報告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45351
颗粒名称: 華東區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運動的報告
其他题名: 一九五一年十一月十九日在華東軍政委員會第四次全體委員會議上的報告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1年11月29日当代报登载華東區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運動的報告。
关键词: 華東區 保家衛國運動 報告

内容

主席、諸位委員、諸位先生:
   華東人民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運動,從去年十一月初全國各民主黨派發表聯合宣言後,即逐步展開與深入。經過幾次羣衆運動的高潮,表現着多種多樣的形式與豐富深刻的內容。和全國各地一樣,不僅有力地支援了中國人民志願軍與朝鮮人民軍抗擊美國帝國主義的侵略;而且在愛國主義的鼓舞下,推動了整個國防、經濟、文化建設與各項實際工作的迅速前進。
   一年來,全華東已有百分之八十左右的人口,參加了抗美援朝的愛國行動,受到了抗美援朝的愛國敎育。今年三月到五月,開展了慰問中朝戰士和救濟朝鮮難民的運動,全華東共捐獻人民幣六百七十億八千七百餘萬元,佔全國捐款總額的百分之五十七;另捐獻慰問品四十三萬餘件,慰問袋廿八萬餘個,寫慰問信卅八萬餘封,表示對前方將士熱情與關懷。接着,普遍開展了控訴運動,如蘇南松江專區做到「村村控訴」;浙江杭縣全縣三十萬人中,有十六萬人參加了控訴;福建省建陽、福安、龍溪三個專區就召開了羣衆控訴會二萬一千零九十二次,參加人數達一百八十八萬一千五百餘人;普遍提高了對美帝國主義的仇恨。全華東的城市和鄕村普遍開展了遊行示威運動,全區僅是參加五一節大遊行的人數,即達四千六百一十三萬人以上,佔全區總人口的百分之卅三。同時,普遍開展了擁護締結和平公約、反對美國武裝日本的簽名和投票運動,全區有一億零四百七十四萬五千九百九十三人參加簽名投票,佔全區總人口的百分之七十四點六。華東區抗美援朝運動遂普及到廣大鄕村,普及到各階層。
   中國人民抗美援朝總會發出「六一」號召之後,整個抗美援朝運動逐漸轉向深入與經常化。我們着重進行了廣泛深入的愛國主義敎育,志願軍歸國代表在華東直接向三百餘萬人做了宣傳;赴朝慰問團華東分團的代表直接向七百八十餘萬人做了宣傳,並結合當地的組織力量,普遍展開了傳達工作。在羣衆政治自覺的基礎上,開展了增產捐獻武器運動。全區原計劃捐獻八百九十七架戰鬥機,三十三門大砲,十七門高射砲,三輛坦克。截至十一月十一日止,已繳一萬四千零二十七億九千餘萬元,超額完成了原定計劃,達到認捐總數的百分之一百零二弱。這一時期運動的中心環節,是開展訂立與檢查愛國公約運動,使愛國運動與生產運動和各項實際工作,更緊密地結合起來。各省(區)、市已有百分之五十至八十上下的基層單位訂立了愛國公約,在企業單位,則通過愛國公約的訂立,大大提高了羣衆的勞動熱情,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如上海國棉各廠紡紗單位產量,在去年下半年是零點九七八磅,到今年五月增加到一·零五八磅。職工們不斷創造新紀錄,無錫華昌生絲厰立繅車、坐繅車繅四甲級和三甲級生絲,創十四年來全國最高紀錄。上海某鋼鉄厰馬丁爐創四百六十二爐爐齡的全國最高紀錄等。全區有五千三百六十六個小組向馬恒昌小組應戰。並出現了如靑島紗廠工人郝建秀,淮南煤礦風鎬手陳玉華、治淮民工金秀蘭等勞動模範。在農村,農民普遍開展愛國豐產運動。如浙江新登縣有一萬五千九百五十三戶訂立了愛國生產計劃,佔全縣總戶數百分之九十點六。又如山東省有二百五十七個互助組向李順達互助組應戰。在「抗美棉」、「愛國棉」的口號下,各地均完成和超過了植棉任務。在羣眾愛國運動基礎上,繳納公粮和參軍運動空前熱烈,許多鄕村一天內即繳齊公糧。報名參軍人數均大大超過批准人數,羣衆反映:「今天參加人民解放軍比考秀才還難」。福建省普遍訂立剿匪愛國公約,推動了肅清土匪的工作。靑年學生兩期報名參加軍事幹部學校的人數共達二十三萬一千四百九十七人。醫務工作者一千二百六十八人,汽車司機一千三百二十六人自願赴朝鮮前綫服務。文敎界在愛國宣傳運動中,起了重大作用。工商界有效地開展了正當經營與集體納稅運動。抗美援朝運動與土地改革運動、鎭壓反革命運動互相結合,發生了極偉大的作用,根本改變了整個社會面貌。
   今年「八一」建軍節,各地均普遍檢查了優撫工作,並進一步推動了優撫運動。如山東省烈、軍、工屬總數的五分之二、蘇北區烈、軍屬的田地有三分之二享受了代耕。各地城市貫徹了「組織生產與就業」的優撫工作方針,並發動羣衆熱烈地組織各種慰勞。對於鼓舞前方士氣,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基督敎和天主敎的廣大愛國敎徒,在抗美援朝運動的影響與推動下,也展開了淸除帝國主義殘餘勢力的運動。全華東的基督敎徒已有十五萬四千餘人在革新宣言上簽名,並展開了割斷與帝國主義的關係和對帝國主義分子及其走狗的控訴運動。天主教徒曾經展開了驅逐帝國主義分子黎培里運動,以及上海、南京、靑島、安慶等城市普遍展開控訴和要求取締「聖母軍」運動。使宗敎革新走上新的高潮。
   由於抗美援朝運動的深入開展,已使華東區廣大人民羣衆的思想起了極其顯著的變化。帝國主義百餘年來所散佈的思想毒素,已被基本掃除。羣衆在日常生產或生活細節上,都表現出對美帝國主義的仇恨。工人把「車間當做戰場」;農民拿帝國主義比喻災害,如說:「紅蜘蛛(一種害蟲)是美帝,你來搗蛋,把你消滅!」廣大羣衆已經感到做一個新中國人民的光榮,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有了極大的提高。毛主席、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威信空前地增強。中蘇友好和國際主義的精神也在大大增進。反動謠言的市場幾已絕跡。整個社會普遍呈現着一種團結進步的新氣象,人民羣衆表現出難以估計的積極精神和創造力量。抗美援朝運動已經成爲推動各種工作、推動社會前進的原動力。
   在抗美援朝運動中,人民羣眾創造了兩種極其重要的形式:一是通過訂立愛國公約,將人民羣衆中各種愛國行動,匯成爲一支巨流,使人民羣衆中的先進分子、中間分子與落後分子團結一致,向着總的政治目標邁進。二是系統地召開各界人民抗美援朝代表會議(一般都開過兩次,有的數次),代表性特別廣泛,幷能集中反映各階層人民的意志與要求。通過這個會議,更可以動員與組織一切力量,推動與檢查各項抗美援朝工作,在反帝愛國運動中,形成極廣泛、極深刻的統一戰綫。
   抗美援朝運動,同時又是全體人民羣衆用民主方法進行自我敎育的運動。普遍開展「控訴」、「回憶」、「對比」運動,已成為羣衆自我敎育的最好方式。一人控訴,萬人共鳴,最易激起廣大羣衆的仇美怒火。從「回憶過去,比比現在,望望將來」的對比敎育中,使羣衆能够從切身經驗出發,迅速提高他們的政治覺悟。經驗證明,只要羣衆的自我敎育,是在有領導、有組織的條件下進行,又能結合着正面的宣傳敎育,即可以眞正地提高與鞏固其政治覺悟。
   一年來,我國人民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運動,已經獲得了偉大勝利。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聯合作戰,扭轉了朝鮮戰局,截至十月底止已殲滅了四十五萬五千餘敵軍,把敵人從鴨綠江邊趕回了三八綫去,解放了朝鮮北部廣大地區,並迫使美國政府接受朝鮮的和平談判。但至今美帝國主義者還不斷地阻撓和破壞談判,還在繼續着絕望的進攻。此外,美國帝國主義還在侵佔着我國領土台灣,繼續加緊對我國的封鎖和破壞。美國帝國主義武裝日本的罪行,嚴重威脅着我國的安全,威脅着遠東和世界和平。因此,我們應該堅决執行毛主席的指示,把抗美援朝的偉大鬥爭,繼續進行到美國政府願意和平解决的時候爲止。明確地認識:「爲了繼續堅持這個必要的正義鬥爭,我們就需要繼續加强抗美援朝的工作,需要增加生產,厲行節約,以支持中國人民志願軍。這是中國人民今天的中心任務。」
   爲了繼續加强我們的抗美援朝運動,我們要堅决擁護並貫澈執行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届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關於抗美援朝工作的七項决議。在華東,我們應該:(一)更有效地做好各項支援前綫的工作,及時地、源源不斷地供應前線的需要,使前綫部隊能够更有力地打擊美國侵略者,爭取抗美援朝的最後勝利。
   (二)必須使愛國主義的敎育獲得更加普遍與深入的發展。要求我們普遍建立千軍萬馬的宣傳隊伍,充分運用各級部幹會議,各種代表會議,以及各種宣傳組織與宣傳工具,加强學校敎育中愛國主義的內容,推廣公共場所宣傳工作,改進時事書刋的發行工作。更重要的是在基層單位中實行固定對象的負責宣傳制,以便於深入地消滅抗美援朝運動的空白點,達到「每一處、每一人都受到抗美援朝的敎育,並且更高度地發揚自己的愛國心,成爲自覺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人。」的目標。
   (三)華東地區過去受帝國主義的各種侵略活動較深,我們必須澈底地肅清帝國主義的一切特務間諜分子及其侵略活動。
   (四)在華東,今後抗美援朝運動的中心任務,應該是大規模地開展愛國增產節約運動。在機關、企業以及其他各方面,必須努力增加生產厲行節約、反對貪污、反對舖張浪費,愛護公共財產和士地改革的鬥爭果實。全體人民都應站在自己的崗位上,動腦筋、想辦法,以高度的革命積極性和創造性來展開各方面的愛國競賽。
   (五)華東區捐獻武器的繳款總數,已經達到原訂認捐目標。在已完成認捐任務的地區,應即停止。在尚未完成捐獻武器收款工作的地區,希望在本年年底前爭取完成。已經完成捐獻計劃的地區,應積極推動本地區內尚未完成計劃的單位,完成繳款工作。保證在今年內完成原訂的捐獻計劃。在收款過程中,如發現有勉強捐獻或繳款困難的情形時,應勸告捐款人不要勉强捐獻。務必保證一切捐獻不但是捐獻者自願,而且是量力而行。
   (六)根據今年「八一」檢查優撫工作的情形,必須有系統地加强優待軍人家屬、烈士家屬的工作。在明年春節前後,各地應對這一工作再次進行普遍深入的險查,以基層政權的轄區爲單位,訂出明年優撫工作的具體計劃。
   (七)華東各地在今後訂立愛國公約的運動中,應當集中注意力於消滅空白區。目前各省(區)、市尙有大約百分之廿至五十的基層單位沒有訂立愛國公約,應該使他們普遍訂立起來。同時還應盡力克服訂立愛國公約的形式主義的偏向。應當把愛國公約的政治內容,與生產、學習、工作等任務密切結合起來。建立按月或按週的檢查制度,幷於每季或每半年加以總結和修訂。根據抗美援朝總會的建議,明年一月各地應普遍檢查一次對愛國公約的訂立和執行情况,並按新的情况把公約內容加以修訂。同時各地應在最近召開的一次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上,或者專門召開抗美援朝代表會議,着重討論繼續加强抗美援朝工作的各項問題。
   偉大的抗美援朝保家衛國運動,不僅有力地支援了前綫,不斷挫敗美帝國主義的進攻,而且有力地推進了我們各方面的工作,成爲發展生產,展開各種改革與建設力量的源泉;不僅是保衛祖國安全的重要因素,而且又是保衛遠東與世界和平的重要因素。一切熱愛祖國與熟愛和平的人民更堅固的團結起來,在毛澤東的勝利旗幟下,爲爭取抗美援朝的最後勝利,爲解放我國領土台灣而作不懈怠的奮鬥!(華東新聞局發佈)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马寅初
责任者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