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豐紙廠工人加強增產節約精打細算成效顯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45102
颗粒名称: 華豐紙廠工人加強增產節約精打細算成效顯著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1年11月26日当代日报登载了讀者來信反映了華豐紙廠展開了毛主席「增加生產,厲行節約」的偉大號召,决定以實際行動來響應,支援人民志願軍。
关键词: 生產 節約 行動

内容

編輯同志:
   我們廠裏大家都熱烈的展開了毛主席「增加生產,厲行節約」的偉大號召,决定以實際行動來響應,支援我們最可愛的人民志願軍,使他們有足够的新武器,將美帝國主義趕出朝鮮去,解放台灣,鞏固亞洲和世界和平。例如木匠間李家林同志,年紀雖小,但他的心不小,以前做木枕頭是三寸,現在改爲二寸半,五只就可多做一隻,每只可以節省二百元,每天可做一百只,就節省了二萬元,這經驗木匠間都實行了;每天捲筒上要用二百只木枕,每天就節約了四萬元,一月就是一百二十萬元,一年就是一千四百四十萬元。再有做漿管子創造了新工具,本來漿管子接頭的地方,一定要平直,過去是鋸的,現在改用鉋子鉋,而且在舊的槽鉋裏加上一塊銑刀,嵌在鉋裏,鉋起槽子來又快又直。同時以前的漿管子都是用洋松的,每尺要二萬五千元,每年消耗達一萬尺,材料供給相當困難,經工人們開動腦筋後五月份起改用香樟,香樟每尺只八千元,材料供應解决了,價格也減低了,幷且不易腐爛,沒有裂縫,比洋松更經用;每年以一萬尺計算,則節省一億七千萬元。還有二、三廠成漿間通過生產總結,更進一步精打細算,改進工作法,提高漿缸效率,在各漿缸尚未普遍提高前盡量利用快的漿缸,在這次例假後五天,平均每只缸耗時四·三七小時,本月十八日改進工作法後,提高到四·二七小時,二十日更提高到四·十一小時的,僅二十日一天,比前要節約電費五十萬元。再談一下三廠紙間的廢木裏面的漿,本來讓它流掉的,現在已由工人兄弟設法收回,每天可得漿七十公斤,製成紙後,每天可以增加利潤百萬元左右。總之一句話,這裏的工人兄弟在自己工人階級的政黨——共產黨領導下,日夜在動腦筋,從創造和改進方面着手,爲國家增加財富,使「華豐工人號」第二架戰鬥機不久就可飛到朝鮮去打美國鬼子。此致敬體
   華豐紙廠熊生根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熊生根
责任者
毛澤東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杭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