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工農子弟進中學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43448
颗粒名称: 吸收工農子弟進中學
并列题名: 甯波區十五所小學附設初中班課程與普通中學相同收費減低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51年11月7日,土地改革後,工農子女不但大量湧入小學,而且也迫切要求由小學畢業升入中學去唸書。
关键词: 中學 子女 小學

内容

(本報寧波訊)土地改革後,工農子女不但大量湧入小學,而且也迫切要求由小學畢業升入中學去唸書。
   上半年寧波全區小學畢業生共有五千三百三十七人,但各中學和簡師所招收的祗有二千八百九十人,再加上前幾學期留下的一部份學生,因此要求升入中學的數目更大。而目前,各地升學的人數雖大大增加,但終因設備和校舍的限制,不能大量的容納,加上現在一般中學都集中在縣城裏,部份農民兄弟因土改剛完成,家庭經濟不十分寬裕,要把生產中獲得投入再生產,暫時還不能送子女到縣城去上學,因此對國家培養大量建設人材上有了妨礙。省文敎廳爲了解决這個問題,决定在本省較大市鎭的中心小學附設□中班,大量招收沒有升學的小學畢業生,將來發展成爲中學或中學分部。
   寧波區决定在鄞縣邱隘區校、樟水區校、天童區校、慈谿觀城區校、餘姚滸山區校、鎭海柴橋區校首先設立初中班。於十月十六日以前已做好招生工作,十八日正式開學。其次,鄞縣大嵩區校、鎭海大碶區校、龍山區校、奉化溪口區校、裘村區校、定海岱山區校、慈谿莊橋區校、餘姚泗門區校、梁弄區校也各設立一班,定於十月二十日前做好開學工作,十月二十二日正式開學
   各小學附設的初中班,課程同普通中學一樣,收費比普通中學低。家庭經濟困難可申請減免費。減免費分全免、減三分之一、減三分之二三種,由文教科批准。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