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勞模鄒連生改進耕作法水稻疏植作出成績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42743
颗粒名称: 農業勞模鄒連生改進耕作法水稻疏植作出成績
并列题名: 比密植的每畝可增產六十斤
分类号: F329.071
摘要: 農業勞模鄒連生改進耕作法,水稻疏植作出成績。
关键词: 鄒連生改進耕作法 水稻疏植 作出成績

内容

(本報訊)本市農業勞動模範鄒連生,試驗水稻疏植增產辦法已作出初步成績,平均每畝水稻疏植比密植的可增產穀六十斤。
   鄒連生同志自出席全省農業勞動模範代表大會後,進一步認識到增加生產不僅有利個人,更有利國家,因此,大大的鼓舞了他的生產積極性,回去後,除了積極領導羣眾進行土地改革,和掘燬稻根等生產工作外,就專心研究如何種植可使稻子多收穫一些。
   經過研究後,他覺得瓜山鄉的水稻產量低的原因,是因為種得太密(一般的八寸株距、四寸行距),既不通風,又不能充分受到陽光照射,因此莖桿細軟易被風吹倒,稻穗短、穀粒少而不飽滿,影響了產量。
   今年耕種時,他就將一畝水田對分爲五分二塊,其中五分沿用密植舊法,另五分用一尺二寸的行距、八寸的株距作疏植試驗,並採用同一品種、同時播種,插秧時每撮大小相同,另外耘田、耥田、施肥亦一樣,至秋收時他觀察疏植的分蘖較多,莖桿粗硬(似糯稻),穗長而多小穗,每穗有一百五、六十粒穀,並且很飽滿,而密植的恰恰相反,每穗僅產一百粒左右。據他計算:疏植的水稻收穫每畝可比密植的增產六十斤。(市民政局通訊組)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鄒連生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瓜山鄉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