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公司儲運科吳寳發小組認真執行愛國公約修補蔴袋創新紀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42641
颗粒名称: 糧食公司儲運科吳寳發小組認真執行愛國公約修補蔴袋創新紀錄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51年,中國粮食公司浙江省公司儲運科吳寳發小組認眞貫澈愛國公約,在修補蔴袋工作,創造新紀錄。
关键词: 愛國公約 成績 工作

内容

(本報訊)中國粮食公司浙江省公司儲運科吳寳發小組,自從九月五日修訂愛國公約後,全組同志在愛國熱情的鼓舞下,積極工作,認眞貫澈愛國公約,已作出了初步成績,其中修補蔴袋工作,創造新紀錄。
   在蔴袋修補方面,不僅在修補效率上自每人每天修五十隻至七十隻而提高到九十隻,並且在修補的成本方面,亦大大的降低了。該組在愛國公約中保證每只蔴袋的修補成本由原來三〇四元降到不超出二八〇元,一月餘來,由於全組職工的細心鑽硏,已把修補成本降低至二四二元,比原來的成本減低了百分之二十五以上。假如以該組目前二十個人計算,每人每天修九十只,則一個月內單就修補費用講,就可節省三百三十餘萬元。
   其次是建立了蔴袋使用損耗率的試驗制度,也作出了一定成績。過去蔴袋使用損耗率是沒有很好計算的,影響了包裝材料成本核算工作,自從經多次試驗後,如金華至杭州一八五公里的運程中,單絲蔴袋從新用到報廢止,其間經過反覆修補八次,約可使用二十五次,按成本及修補費用計算在內,每次使用損耗代價是二六〇元;雙絲蔴袋經反覆修補十次,可使用三十次,每次損耗代價是九三三·三三元,這樣旣替包裝材料成本核算工作打下了基礎,更因而使蔴袋的流轉率加速,減少國家資金的積壓。
   同時還建立了檢查工作制度,及時檢查下級公司的工作,一方面可藉以推廣或交流新的工作經驗,另方面可加強聯系。九、十月份內,已主動的去紹興、嘉興及餘姚等三個分支公司檢查包裝器材的工作,在檢查中推廣了工作經驗,目前嘉興分公司的蔴袋修補效率,因而提高至每人每天修補五十隻以上,每隻修補成本降低至二百四十餘元。
   該組除了積極改進工作方法外,每星期一、三、五利用早晨空閒,調派專人向工人羣眾進行政治與文化敎育。並且在「大處着眼、小處着手、點滴積累、節省費用」的口號下,累積回空蔴袋內的脚穀,一個月來已達二九五斤,和累積廢蔴頭三七〇斤,充作上繳利潤。(趙毓驅)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趙毓驅
责任者
吳寳發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
杭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