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祥布廠怎樣在修訂愛國公約運動中解决定額問題,搞好節約捐獻?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41061
颗粒名称: 乾祥布廠怎樣在修訂愛國公約運動中解决定額問題,搞好節約捐獻?
分类号: F327
摘要: 1951年10月14日,在愛國主義增產節約運動中,某些中、小型工廠,由於工會工作基礎較差、腐敗的管理制度未經改造,對如何訂出初步的定額問題,沒有得到很好解决,因而影響了增產運動的開展,這裏特介紹杭市的一個小型工廠的工會如何領導工友在修訂愛國公約中結合捐獻運動,解决了定額問題的經驗,以供大家參攷。
关键词: 工會 定額 計劃

内容

在愛國主義增產節約運動中,某些中、小型工廠,由於工會工作基礎較差、腐敗的管理制度未經改造,對如何訂出初步的定額問題,沒有得到很好解决,因而影響了增產運動的開展,這裏特介紹杭市的一個小型工廠的工會如何領導工友在修訂愛國公約中結合捐獻運動,解决了定額問題的經驗,以供大家參攷。
   本市私營乾祥布廠,共有職工九十一人,狹機改闊的鐵木機四〇台。去年冬天,該廠工會自搞募集寒衣運動後接着又展開評模、鎭反、學習黨史、民主團結等運動,不僅提高了羣眾的覺悟,而且工會工作也因此搞開了。
   該廠在鎭反運動中,建立並鞏固了工人糾察隊;在「八一」建軍節的學習中,女工把以前結拜小姊妹的照片也當衆燒掉,表示今後不鬧小宗派和小團體,要在民主團結的基礎上搞好生產。但工會的領導方面是不健全的,如生產委員掛名不做工作,文敎委員到市總工會參加文敎工作會議之後,旣不回報也不傳達。工會工作,從來只是少數幾個人忙,全廠只有六個靑年團員和四個積極份子與羣衆聯繫比較密切。自從抗美援朝總會發出「六一」號召以後,工友們的愛國熱情很高,熱烈的掏腰包捐獻,一個月中捐獻達一、〇四二、〇〇〇元,但愛國公約則完全流於形式,不起作用。七月二十日起,工會才開始加以領導,醞釀討論怎樣糾正掏腰包偏向和修訂愛國公約,經過一個多月時間,才訂出了小組公約和捐獻計劃,並通過勞資協商會議,解决了節約捐獻中的主要關鍵——定額問題。愛國公約訂出後,由於全體職工的積極生產,九月份的節約總數達五、九七七、一九二元,較原定目標一、一四六、四五二元超過四、八三〇、四五二元,即完成了捐獻計劃的百分之五百二十三。
   在修訂愛國公約、解决定額問題和超額完成節約捐獻計劃中,他們取得了那些經驗呢?主要的是:
   (一)充分進行愛國主義敎育,明確步驟和要求,再掌握重點,做出榜樣,推動大家。
   七月二十日起,工會通過小組會議、個別交換意見等方式,開始在羣衆中進行醞釀,指出過去的愛國公約流於形式,掏腰包捐獻也不是好的辦法。二十五日,大家又聽了錢敏同志的報吿,工友們才懂得了爲什麽要訂愛國公約?可是工友們又反映愛國公約到底應該怎樣訂?個人計劃又應該訂些什麼?針對着這種情况,工會乃把第四小組作爲重點,發動小組討論,把大家認爲做得到的先寫出幾條,訂出一個小組愛國公約。這樣,就推動大家都訂了出來,一般訂的都還具體;但在擬訂過程中,由於沒有定額,要訂增產節約一條就感到困難,工友們就問:「我們的產量是多少呢?」「我們的回絲糟耗原來是多少呢?」大家都要求工會趕快把定額訂出來,好把節約的具體要求訂到公約裏去。在羣衆推動下,工會乃在八月中召集了幾次會議來研究訂出定額。
   (二)依靠老年工人、技術工人,進行研究試驗,發動大家算細帳,是訂出定額的主要環節。
   該厰沒有技術室、工程師之類,管理人員也不知道怎樣訂定額,資方對經營方面門檻很精,但對於工場裏的生產却懂得很少,同樣不知應該怎樣訂定額。工會就負担了這個責任,首先是邀請各部門技術工人和有關負責人開會討論,然後分下列三方面來進行工作:
   ㈠以帳簿作爲計算定額的根據:如今年一月至六月,進了多少棉紗?生產了多少磅布?業務費用中水電費、文具費、交際費、雜用費用了多少7先把帳查淸楚。從這些數字中,算出每個月每磅布的平均生產費用要多少?這就作爲定額。再把這個定額降低一些,作爲努力目標,工會節約捐獻計劃就有了具體內容。比方一至六月份業務開支中的水電費共計三、九四〇、二一三元,以六個月共生產各種布二九、一〇五磅計算,則每磅布的水電費用平均爲一三五元,這就是每磅布的水電費定額;工會計劃要把水電費節約百分之五,那麽,每磅布的水電費就不應超過一二八·二五元,節約下來的六·七五元,就作爲捐獻飛機大砲之用,工友們也就把這個目標訂進愛國公約,大家爲了完成並超過這一計劃而奮鬥。
   ㈡利用過去統計數字,計算定額:從今年一月份起,工會爲了準備生產競賽,曾動員過技工統計機物料的消耗數字,這些數字雖然不很完整,但大家認爲是比較正確的,如梭子、皮結、打棒、鋼鋸、力用電、染紗用的燃料等費用,都是這樣計算出來的。如梭子一項,一至六月份共用九十四把,這半年內以生產各種布二九、一〇五磅計,則每磅布究需消耗多少梭子,同樣也可以計算出來,作爲定額。
   ㈢以花紗布公司的規格作爲回絲糟耗的定額根據:該廠過去對回絲糟耗從來不曾統計過,而節約回絲却是節約捐獻中的主要部份,於是大家就想把花紗布公司規定的回絲量作為定額,但不知道這定額是否適當?是否做得到?工會爲此就動員大家回到工場裏去先進行試驗,結果是比規定數字少出百分之三十以上,羣衆的信心因而大爲提高,一致同意以花紗布公司要求的規格回絲糟耗作爲定額,並計劃少出百分之二十五作爲節約捐獻。
   (三)打破資方顧慮,協商訂出定額:資方經常搞業務,只有晚上才回到廠裏來,平時對車間生產情况不很了解,當工會在羣衆中進行醞釀定額的時候,一面就佈置生產委員每天晚上把工會裏訂定額情况和工友們的愛國熱情吿訴資方,資方的顧慮是工人爲了少出回絲可能暗地裏把回絲丢掉以多報少,反而對資方不利。後來在勞資協商會議上,資方聽說工會計劃可以在廠裏節約出很多錢來捐獻,想想覺得肉痛,就說花紗布公司的定額太高,希望把定額訂得低些,工會於是針對他這些思想情况,吿訴他搞好節約,有一半的收穫可以歸資方作捐獻之用,對資方也很有利,這才順利地在協商會議上取得了解决。
   (四)建立「互助小組」,推動和檢查愛國公約執行情况。
   該厰在節約捐獻運動中,準備部回絲出得最多,織布間女工就說:「我們把三、五寸的細紗頭兒也接進去了,他們丈把長的紗也不接,這不是太可惜啦?」勞模、靑年團員、積極靑年女工等八人,就自動組織了「互助小組」,在上工前和午飯後去幫助他們把紗頭兒接起來,經過幾次幫助,大多數女工也就自覺地注意把回絲減少了;祗有個別女工,比較老油條些,看到互助組同志就把自己紗頭兒拿出來敎她們接。工會了解了這個情况後,就在小組會上對個別女工進行敎育,使她們也逐步改進了。現在每個人每天的回絲數量都有紀錄,每個工友的心裏都在比較看誰的回絲出得最少?和節約運動開展以前大家存在着「她們的回絲那麽多,我再多出些也不要緊」的想法是大不相同了。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