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軍政委員會發佈關於一九五一年冬學工作的指示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40797
颗粒名称: 華東軍政委員會發佈關於一九五一年冬學工作的指示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51年10月11日,華東軍政委員會十月九日發佈關於一九五一年冬學工作的指示。
关键词: 冬學 農民 敎育

内容

(華東新聞局訊)華東軍政委員會十月九日發佈關於一九五一年冬學工作的指示,文如下:
   華東絕大部分地區的土地改革已經完成,廣大農民通過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鎭壓反革命三大運動之後,政治覺悟普返提高,經濟生活亦已初步改善,對於文化學習的要求甚爲迫切。估計今年冬學規模一定很大,故必須集中力量來進行,使能通過冬學,進一步提高農民政治覺悟與文化水平,啓發農民愛國生產熱情,爲明年大生產運動及今後大規模開展識字運動打下堅固的基礎。去年華東全區冬學學員共達七百萬人,今年轉入農民業餘學校堅持常年學習者,亦在三百萬人以上。在這大規模的學習運動中,湧現出大批的學習積極分子和辦學、敎學骨幹,這是今年更大規模開展冬學運動的極有利的條件。爲使今年冬學能更有領導有計劃地進行,特作如下指示,希各地研究執行。
   一、根據中央敎育部關於開展農民業餘敎育的指示,華東今年冬學方針應根據不同地區具體情况,因時因地制宜,分別規定如下:
   (一)凡土地改革已經完成,農民生活已初步改善的地區,一般應以進行文化識字敎育爲主,同時進行必要的政治敎育。但在土地改革甫吿結束的新區,農民政治覺悟亟待進一步地鞏固與提高,則應加强對農民的政治敎育。在執行這一方針時,旣應防止單純的强調文化識字敎育、忽視政治敎育的偏向,也應防止只顧一般政治敎育、輕視文化識字敎育的偏向。
   (二)凡今冬尚須進行土地改革的地區,冬學應密切結合土地改革工作及生產運動,以時事政策敎育爲主,適當地進行文化識字敎育。華東全區在去冬今春的土地改革當中,冬學人數增加了一倍。凡土地改革中能很好運用冬學形式的,不但冬學能够辦好,對土地改革工作的進行也起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二、爲了做好今年冬學工作,各級人民政府敎育部門,應聯合有關機關、人民團體,組織各級農民業餘敎育委員會,統一領導,具體分工,協力進行。縣以上的農民業餘敎育委員會,並可視需要與可能,由政府敎育部門抽調一定數量的幹部,建立祕書機構或工作隊,負責處理會務,及檢查、研究有關農民業餘敎育的工作。
   三、冬學工作中的重要關鍵之一,是妥善地解决師資問題。冬學師資,應大力貫澈以民敎民的方針,號召動員一切識字的人作羣衆教師,以敎人識字作爲自己光榮的任務,並應以現有民校專職敎師、一部份小學敎師、優秀的羣衆敎師、及受過訓練的在鄉失學失業知識分子為骨幹;以識字較多的農民及在鄕知識分子爲主力;並吸收區鄉幹部、在鄉機關幹部、及回鄉大、中學和年齡較大的高小學生,担任文化課敎師和政治課敎師。
   四、冬學的組織形式,應盡量採用集中敎學。如無集中敎學的條件時,則應運用靈活的形式進行分散敎學。但不論集中或分散教學,均應規定一定的課程,建立必要的制度,使經過一定時期敎學後,能達到預定的敎學目的。
   五、今年冬學文化敎材,由各省(區)、市自行負責編印。政治敎材採用華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冬學政治課本。各省(區)、□亦可根據當地具體情况編寫補充敎材。
   六、冬學經費應依靠當地羣衆自行解决為主,同時由各省、市人民政府酌予補助。
   七、各地冬學,在明年農忙前,應從下而上進行總結、評模,有計劃、有步驟地使冬學轉爲民校,打下今後在農村展開更大規模的識字運動的基礎。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机构

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
市人民政府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