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首都——北京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39347
颗粒名称: 人民的首都——北京
分类号: G210
摘要: 本文主要讲述了人民的首都北京简介。
关键词: 人民首都 北京 简介

内容

北京——現在是人民的首都了。它遠在一千年前,已成爲遼代的首都,其後經過金、元、明、清,直到民國的北洋軍閥政權,在一千年漫長時間裏,北京一直是我國的政治中心,是封建統治與異民族統治的中樞。
   千年以來,富於藝術和科學創造天才的勞動人民,把北京建築成無限雄偉瑰麗的都市,成爲世界數一數二的輝煌的名城。
   北京,城分內外兩城,內城裏有皇城,皇城裏又有紫禁城,城頭上還有城樓、箭樓,莊嚴偉大,表現了我民族的氣魄。無數富麗的宮殿,金碧輝煌,表現了東方的情調。在建築的結構上,在雕繪的造詣上,都運用了無窮的智慧,即使以現代的眼光來看,也還是令人驚嘆不止的。——這都是歷代的勞動人民的心血結晶,都是我民族偉大的創造。
   但是,勞動人民雖創造了這座美麗之都,而勞動人民自己,却始終被壓迫在封建統治者異族統治者帝國主義統治者脚下,掙扎在生活線上。因此在這古老的都市裏,可以看到:一邊是宮牆萬仞,荒淫與無恥,一邊是臭溝一條,饑餓與死亡。
   一九四九年一月三十一日,北京和平解放了。人民解放軍雄壯的隊伍,進駐了這雄壯的城。從此勞動人民胼手胝足所創造的名城,回到了勞動人民自己的手裏。
   一九四九年九月廿七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都定於北平,自即日起改名北平爲北京」的歷史性的决定。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在天安門上,在北京數十萬羣衆的面前,也是在全國的四萬萬七千五百萬人民的面前,毛主席宣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從此,結束了以北京爲中心的封建統治帝國主義統治!
   天安門,這個具有歷史意義的建築,由於它高大的牆,重疊的樓,由於它的梵瓦、圓柱、欄杆、華表、用了紅、黃、白等調和的色澤,構成了美麗的形象,它的圖案已作為我國國徽的一部分。
   天安門的建築,至少有五六百年了。它之值得紀念,還不單在於表現了中國勞動人民的高度創造與智慧,而且由於它跟中國人民歷次的反帝反封建鬥爭聯繫在一起:例如一九一九年的五四運動,大示威遊行就在這裏集合,邁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第一大步。一九三五年的一二九運動,北京學生抗日反內戰的大示威游行,也是在這裏集合,推動了全國的愛國民主運動。最光榮的,是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第一面光輝燦爛的五星紅旗,在天安門上升起來了。
   兩年以來,標誌着中國人民從鬥爭到勝利的天安門更美化了。天安門前,已修築了人民廣場,從東到西也修成了長達二公里的林蔭大道。在這裏,至少可以容納四十萬人的游行隊伍。每逢偉大的節日,紅旗招展,熱情奔流,毛主席在一片「萬歲」聲中出現在天安門上,領袖與羣衆的感情在這裏交織在一起。
   解放以來的新京北是更偉大,更可愛的了。全國人民嚮往於它,國際友人懷念着它,作家、詩人歌頌着它。
   舉幾個小例子來說:北京的下水道一向江塞,「北京,刮風是香爐,下雨是墨盒子。」但雨年來,人民政府一面修路,一面挖溝。連偏僻地方的溝渠,如龍鬚溝,那一帶勞動人民的住區,也給整修一新,勞動人民感動得什麽似的,作家老舍特爲這事寫了一個戲劇。其次,北京過去小巷小街一片骯髒,現在却掃除得乾乾淨淨,處處美麗,處處清潔。再次,北京過去水電供應斷斷續續,有氣沒力,政治黑暗,電燈也黑暗。解放了,人民見到了光明,電燈也分外明亮了。
   淸潔、明亮、美麗,新北京是更可愛的了。這是毛主席帶給它的。它,新北京,象徵着新中國的勝利,標誌着新中國的光明。
   (周南)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周南
责任者
毛泽东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北京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