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朝人民并肩抗日九一八後就開始了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38859
颗粒名称: 中朝人民并肩抗日九一八後就開始了
分类号: E297.5
摘要: 「九一八」事變,中朝人民并肩抗日開始。
关键词: 「九一八」事變 中朝人民 并肩抗日

内容

「九一八」事變,日本侵佔東北後,中朝兩國人民一直是團結在一起,和日本帝國主義作誓不兩立的鬥爭。當時東北境內的朝鮮人民,大多數是在自己的祖國和日本侵略者進行過堅强不屈的鬥爭,最後被迫流亡到東北來的愛國志士。東北淪陷後,他們和東北人民同受日本帝國主義殘酷壓迫的痛苦,這二個生死與共的兄弟民族,便並肩站在民族解放的旗幟下,英勇戰鬥了。
   東北抗日游擊隊,最初產生是在一九三二年間,在東滿與南滿一帶。當時還建立了一些雛形的人民政權。以後,游擊隊像春風吹過的野草,在東北廣大的土地上蔓延滋長起來。這些游擊隊經過了積極的鬥爭,很快的壯大,終於在一九三五、三六年間,形成了抗日聯軍的壯大隊伍。這支隊伍,就是在民族解放的旗幟下團結一致的中朝人民所組成的,也完全是由中國和朝鮮籍的中國共產黨黨員所領導的。由於有了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這支隊伍才成爲百折不撓的、從小到大,從弱到强的隊伍。
   由於中朝人民所組成的抗日聯軍英勇奮鬥,東北到處燃起了抗日的烽火,使日本帝國主義在它所佔領的土地上,就像坐在火山上。日本侵略者就使用出最瘋狂的殘酷的手段,來對付中朝人民。
   中朝人民的鬥爭,是在極其艱苦的環境下進行的。日本侵略者曾屢次進行大規模的淸野、併大屯、殺人燒房子。日本侵略者想用這樣的辦法來割斷抗日聯軍與人民之間的聯繫,但這個打算完全錯了,抗日聯軍是人民的子弟軍,始終在人民各式各樣的支援下堅持鬥爭。這個鬥爭是艱苦的,經年累月,甚至在冰天雪地的嚴冬,抗日聯軍的同志們穿着破爛的衣服,他們唯一的家是森林中的火堆旁。很多情况下,每頓飯只吃半個蘿蔔,在只有乾魚批的時候,就只好每人每頓分兩條五寸來長的小魚。個別的地方甚至於只用鹽水,持續了半個月的生命。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情况下,中朝同志們互助互勵,克服了非常的困難,堅持鬥爭到底。
   在抗日聯軍時代領導着這一艱苦的不屈不撓的鬥爭的中國共產黨員中,屬於朝鮮籍的同志,除了大家已非常熟悉的李紅光外,其他主要的領導者尚有:崔石泉(爲虎林游擊隊創始者之一,曾任抗聯第七軍參謀長)、崔賢(抗聯第二軍骨幹之一)、崔勇進(抗聯第七軍中團長)、金光俠(抗聯第五軍中團政委)、金京石(抗聯第五軍黨內負責人之一)、朴德山、柳三孫(抗聯第二軍幹部)、崔明錫、金鐵宇、李永鎬(抗聯第七軍中團政委)、姜尙鎬等。以上這些同志曾在或依然是在爲朝鮮的澈底解放而鬥爭。
   在抗聯中的領導者爲中朝人民的解放事業而獻出自己最寶貴的生命的朝鮮同志則有:第三路軍參謀長徐亨植(李熙山)、第七軍軍長李學福(葆滿),第三軍師長李福林,虎林、饒河游擊隊政委李斗文,密山游擊隊朴大隊長、第四軍政治部主任黃玉淸、第三路軍支隊長朴吉松、以及「八一五」歸國後病死的朝鮮人民軍第一任參謀長安吉,及於一九五〇年與美國侵略軍作戰中犧牲的人民軍總參謀長姜健同志。
   其他在東北抗日鬥爭中流血或犧牲了的朝鮮籍同志,爲數也不少。東北人民的解放旗幟上,染有中朝兩國人民的鮮血!
   最兇惡的日本帝國主義終於被打倒了,今天中朝人民又共同面對着另一個死敵——美帝國主義。中朝人民正在朝鮮土地上英勇抗擊着美國侵略者。歷史證明,帝國主義一定可以打倒,中朝人民團結鬥爭一定勝利!(陳平)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陳平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