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紗廠勞模姚方伯等改裝機器節省用棉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37463
颗粒名称: 第一紗廠勞模姚方伯等改裝機器節省用棉
并列题名: 一個月可減省二千一百餘磅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一九五一年杭州市第一紗廠自停工學習以來,改裝機器節省用棉,用棉量已經減少了不少。
关键词: 機械 技術 改造

内容

(木報訊)第一紗廠自停工學習以來,用棉量已經減少了不少,拿一件二十一支紗來說,過去要用原棉四百二十斤,現在已減少到四百〇八斤,但浪費現象仍很嚴重,據初步統計,全廠二十一支紗一共損耗破籽、下脚、油花等五千七百五十一斤半(可以再用的回花除外),而淸、鋼二部就要佔到五千二百〇四斤,這數字可以看出淸花,鋼絲這二部門浪費多嚴重,要反浪費,就先要向淸、鋼二部的浪費開刀。
   第一紗廠在檢查出浪費毛病後,又找出了主要病根。根據大家研究的結果,淸花亂刀車和頭道車的原棉白花很多,鋼絲車車肚和斬刀花浪費也很大,其他很多機器必須校正,技術員們就開動腦筋,想來醫好這些毛病。勞動模範姚方伯,就在這個時候,根據天津北洋紗廠的經驗,提出來要改裝鋼絲車上的底小羅,經過他和龔永森、徐金泉等工友幾次的試裝,終於成功了。試驗的結果,一台車七小時車肚落□自三十一盎司減少到二十一盎司半,計減少三分之一左右。假如以全廠六十五部車來算,一個月(以開工二十六天計算)就可以節省二千一百十二磅半的用棉,每件紗可以減少用棉二磅半左右。
   姚方伯等工友誼一改裝,對反浪費有很大價値。現在廠方已决定把全部鋼絲車改裝一下。此外,姚方伯又改裝了鋼絲車上的油箱,從一天加兩次油,減省爲八天加一次,可以節省很多油耗0經過這樣一些改進,已經給這廠反浪費中的機械與技術改進,打開了一條道路。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机构

杭州市第一紗廠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杭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