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塘村農民團結互助克服災象爭取豐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36049
颗粒名称: 三塘村農民團結互助克服災象爭取豐收
并列题名: 全村農民不再相信靠天吃飯
分类号: F327
摘要: 1951年8月,拱墅區皋亭鄉通過了土地改革運動、鎭壓反革命運動,農友們已普遍提高了政治覺悟,認識了團結互助是搞好生產的先决條件。
关键词: 土地 改革 運動

内容

(本報訊)拱墅區皋亭鄉通過了土地改革運動、鎭壓反革命運動,農友們已普遍提高了政治覺悟,認識了團結互助是搞好生產的先决條件。該鄉三塘村有一百三十多戶人家,到現在已成立了八個互助組,通過互助推動了生產,並根除了迷信的觀念。
   過去,三塘村的農民都是自顧自的,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好、人家的事不管,一遇到了旱災、水災、虫災等災害,大家都依靠命運,說是「天意」;只知道求神,如久不下雨,農民們總是禁止葷食一天祈雨。虫災厲害,就抬着「孟將菩薩」走遍田野。經過鄉人民政府、土改隊一年多的幫助敎育,農民覺悟普遍提高了,今年四月首先成立了四、五兩個互助組,訂立了生產公約,大家都表示要團結起來去戰勝一切困難。因此,在夏至前就全部完成了插秧任務。在三塘村來講,這是從來沒有的事,以前總要過了夏至才插好秧。四、五兩個互助組並且還到拱辰村、七古登村等五個村幫了一百二十三個工。絡麻今年比去年也多種了三十四畝,還開了五六畝荒地。七月初,三塘村漲了大水,水位比去年高一尺,互助的組員更是奮勇救災,團結互助不分你我,搶救了六十餘畝以前所不能搶救的田。如金見堂的田去年洪水水位比今年還要低一尺,結果因一人無能爲力,搶救不及,稻田被洪水淹沒了十餘畝;今年水位雖高,但是有了互助組,他家就連一畝也沒有淹掉。治虫的時候,婦女兒童也編成了組,按體力的强弱,分別規定下田捕虫時間,二十六個婦女,十五個兒童有一天就捕殺了蝗虫十七斤。目前天氣久晴不雨,互助組又號召大家防旱,規定旱勢嚴重的和靠小河的田先車水;旱勢較好,靠大河水多的後車,大家都充滿信心一定克服今年的旱情。現在已全部完成了早稻的搶收任務,並保證今年遲稻,絡蔴的豐收。
   在互助組的推動下,該村今年沒有荒蕪一畝田。農友們都說:「都虧得毛主席、共產黨、人民政府領導好、替我們想辦法,假如今年又靠「天」,那一定要成大荒年了。」連該村做道士的顧志强也轉變了,他也說:「菩薩都是騙人的,只有我們互助的力量才是眞的」。農會主任羅榮泉指着指日可收的絡蔴說:「往年的現在又正是奸商、地主活動的時候了,他們只出半價來收買我們的絡蔴。現在人民政府,預收現收都是一樣的好價錢,而且政府又貸種、貸肥給我們,今年我們的絡蔴都要賣給國家,這才對得起人民政府對我們的關懷和幫我們翻身哩!」(吳秀)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地名

拱墅區皋亭鄉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