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新昌餘姚工商界已訂出增產捐獻計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34448
颗粒名称: 嘉善新昌餘姚工商界已訂出增產捐獻計劃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51年8月1日,嘉善縣城區烟紙業公會與基層工會各會員,訂出了具體的增產捐默計劃。
关键词: 增產 捐默 計劃

内容

(本報嘉善訊)本縣城區烟紙業公會與基層工會各會員,經過了宣傳、動員、學習,自八日起深入反覆討論了十二天,現在已訂出了具體的增產捐默計劃:(一)增產捐默計劃:自八月一日開始實行聯購分銷辦法。全業每月約需進貨人民幣一億七千萬元,聯購後比個別購貨可減低成本百分之五,以六個月計算,可增產人民幣五千萬元,全部捐獻飛機大砲。如進貨不足上數時,决定各戶以節省費用來保證完成捐獻數字。(洪)
   (本報新昌訊)新昌城區大新協布店勞資雙方反覆硏討,已訂出愛國增產捐獻計劃,自七月一日起至十二月底止,澈底執行計劃如下:㈠改善經營,擴展業務:儘量收縮滯銷品如彩色綫呢等類之存貨,面向農村,薄利多銷,多備人民花布、人民元布等,擴展原營業額四成六。原來營業額是每月四千八百萬元,四成六計增加營業額二千二百零八萬元,純利以百分之五計,全月可增產一百十萬零四千元。㈡減低成本:與各厰商取得聯系,用信函添貨,可減少川旅費用,(增產額以色布八十疋計算),每疋可節省川旅費二千五百元,計增產二十萬元。㈢節省開支:每月可節省二萬元。以上三項共計每月增產一百三十二萬四千元,以七成捐獻,每月計九十二萬六千八百元。六個月共計人民幣五百五十六萬零八百元。已把計劃訂入愛國公約裏,保證計劃的全部實現。(敏之)
   (本報餘姚訊)本縣陽明區工商界,已陸續訂出增產捐獻計劃,多數是面向工農,依靠職工,組織聯營,促進土產交流。像南貨業决定組織聯購,向義採烏購黃糖,每月週轉兩次,六個月可捐獻利潤三千萬元。碾米業在新穀登場時,向鹽棉區推動食戶,預計六個月可銷稻穀一萬九千石,可得利潤五千七百萬,再以整理機器六個月加工稻穀一五〇萬斤,可得工資三千三百萬元,兩共九千萬元來捐獻。書紙文具業要改善勞資關係來增加收入。銅錫業要將廢銅舊錫運往上海;協生木行已做好稻桶二〇〇只,向農村賒銷等。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嘉善
相关地名
新昌
相关地名
餘姚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