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平絡蔴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28718
颗粒名称: 臨平絡蔴
分类号: G210
摘要: 臨平區之雙林、東安、忠義、翁梅等鄉農民,大都以種植絡蔴爲主。
关键词: 土產 臨平 絡蔴

内容

臨平區之雙林、東安、忠義、翁梅等鄉農民,大都以種植絡蔴(又名黃蔴)爲主。四月間下種,至八月間即可收割。據五〇年的統計,全區種植六萬一千八百八十七畝,每畝平均產量爲三百五十斤,共計產蔴二十一萬六千六百零五担(每担一〇〇斤),這由於人民政府領導生產的收穫。今年杭縣人民政府計劃要求儘量擴大種植面積,完成種植九萬畝,要求每畝生產蔴皮三百八十斤至四百斤。在四届縣人代會議中,農民代表已熱烈保證超額增產,完成任務。現絡蔴已普遍下種,人民政府與臨平工商界正大量肥貸給蔴農,協助增產,蔴農們正在爲防旱防虫而努力中。
   絡蔴一般分爲印(度)種、台(灣)種、土(本)種,印台種枝高皮屬各鄕,產品較塘北爲佳,塘北爲亭趾區所屬各鄕,大部爲初學織。蔴商一般有「塘南布」、「塘北布」之稱,以分品質優劣。其規格以件爲單位,每件十五疋,每疋長二丈六尺半,闊一尺七寸爲標準,售價過去每件爲食米五斗至七斗,解放後由於政府發展土特產的銷路,逐步提早,目前每件爲十九萬至二十一萬元。厚,利於浸洗,蔴農大都售與公營機構或蔴商,加工浸洗,成爲精洗蔴(又名白蔴)。土種皮薄質軟,除用作草蓆的經線等外,大部爲農村婦女以手工製成蔴布。此項蔴布大致劃分爲塘南、塘北兩個產區,塘南爲喬司所蔴農無不笑顏逐開,感謝人民政府領導生產好,把產品銷得更好。
   蔴布過去銷路為天津、青島、張家口及寧滬、滬杭沿綫各地。目前約百分之二十銷出外,百分之七十由蔴商改製各種蔴袋,運銷各地。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俠夫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