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魚市場成立後推動運銷穩定魚價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25761
颗粒名称: 舟山魚市場成立後推動運銷穩定魚價
并列题名: 保障漁民利益和政府稅收並且使漁貸都能及時收囘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遠東三大漁場之一的舟山漁場,自國營舟山魚市場成立後已獲得顯著的成績,在這半月中共計交易魚貨已達二百四十九萬餘斤,每日平均在二十萬斤上下,總計交易金額達十八億元。
关键词: 推動 運銷 成績

内容

(本報舟山訊)遠東三大漁場之一的舟山漁場,自國營舟山魚市場成立後已獲得顯著的成績,在這半月中共計交易魚貨已達二百四十九萬餘斤,每日平均在二十萬斤上下,總計交易金額達十八億元。
   小黄魚旺汛期的上月廿四、廿五、廿六的三天中魚船大批歸港,捕獲量計二九〇萬斤,據沈家門漁民談:「像這樣滿載而歸的情况是近十幾年来所沒有的」。
   魚市場為了要照顧漁民,不使旺產成災,事前作了充分準備,結合水產運銷、土產、衡昌等三個公司統一掌握魚價,保證不使跌價,由上述三公司加工鮮魚一百八十餘萬斤,運銷公司組織運銷船在滬、杭、甬三地銷出三十餘萬斤,動員羣衆加工運銷了五十餘萬斤,把三天內魚民旺產來的小鮮悉數銷了出去,始終保持了每斤六百元一定的魚價,保證了「斤魚十兩米」的標準。
   舟山漁業是走上新生了,隨着這情况有好多新的變化,過去漁貸過期了好久沒有收回,經過豐收和魚市集中交易,通過銀行支付後,漁民在半月中已解淸了十億漁貸。貨物稅的徵收不但不需要在洋面上去收,而且漏稅也沒有了。鹽務局已大力進行記稅配鹽,這三天中出鹽五十餘萬斤,沈家門的存鹽都銷光,還差二十萬斤向岱山去調撥來。
   魚市場展開冰鮮運銷工作,澈底剷除了封建剝削的百分之十佣金,在半月來已減少了一億八千餘元佣金的剝削,壓秤壓價的情况是永不會再重現的了。(艾)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