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24071
颗粒名称: 白雲庵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1年4月19日当代报登载了白雲庵的湖濱新談。
关键词: 当代报 白雲庵 湖濱新談

内容

世界上以前眞有不少「天曉得」的事,白雲庵之「成名」即其一例。
   這個被說成是决定天下男女「終身大事」的「總司令部」,原是南宋權奸賈似道的翠芳園(或名屏山園),其中的繁華情景,不必細說。元明以後,園亭變爲一片荒郊。到明末,始有人在其間建造起一座「白雲庵」,可是還沒有請「月老」就座。清初,杭州財主汪獻出錢把庵大加修葺,更名「慈雲」。聞其中風景,不亞於似道當年;故乾隆皇帝遊西湖時,對此頗加垂靑,特「賜」名「漪園」。太平天國時,清軍攻城,庵園被毁。事後,有一仁果和尚在廢墟上蓋造了一座茅屋。光緒十二、三年之時,著名的藏書家、八千卷樓主人丁松生不知何故,忽大發願心,爲和尚募款建庵。庵成,看看房屋尚有多餘,於是塑了一尊「月下老人」,以資點綴。
   稍涉獵過唐代傳奇小說者都會知道,「月下老人」出於李復言的「定婚店」(載於「太平廣記」一五九卷);「定婚店」是「續玄怪錄」中的一篇。看看「玄怪」兩字,不必介紹內容,大家就可知這是荒謬無稽的山海經。在白雲庵中塑造了月下老人,叫如來佛與傳奇人物同居,原就有些莫名其妙。
   不過,這位牽紅絲的老人的發「紅」,還不是丁松生的「功」。月老之聞名遐邇,得「力」於一位皖籍落第舉人。此公赴京會試不中,無顏返里,過杭時寄居菴中。一過就是半年,忽接家信敦促返里。臨行,交給仁果和尚籤詩五十五條,說是寄居菴中,不收膳宿費用,無以為報,特以此相贈。這五十五條籤詩,上寫着「在河之洲」,「求則得之,舍則失之」,「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或十年,或七八年,或三四年」,「可妻也」,「成也是你蕭何,敗也是你蕭何」………等等模稜兩可的文句。和尙得此,如獲至寶。刻印起來,掛在月老祠中。從此,白雲菴中香火興旺,生意大盛。
   丁松生塑月老是爲「塡空白」;落第舉人作籤詩是為還飯債。然而却偏偏有許多癡兒怨女或自命為佳人才子者流,對之禮拜得五體投地,不惜那筆挺的西裝褲或尼龍絲襪,屈膝「神」前,實亦大可發人一笑。固然,沒有丁松生的「風雅好事」,沒有落第舉人的故弄虛玄,白雲菴是不會出名的。但,如沒有可以產生「有閒」階層的社會,即使有了月老祠和籤詩,也不會信徒如雲的。因爲,從上面所舉的幾則籤詩,我們就可知道這完全是為一批知書識字的靑年男女而作的。他們和她們吃得空時,往往自嘆命薄,找不到好對象,或找到了又怕逃走,於是乎來問一問月老,讓自己吃一頓「定心丸」,或明知其不可信,但,「姻緣前定」,自己騙自己,亦大可一慰「寂寞的心靈」。可是,在抗戰前□付出四十枚銅元換一張籤詩,而且能有閒暇想入非非者,還不是那批哥兒小姐們!
   白雲菴雖已重修一新,然而情况已大非昔比。整個社會在大變革,這位「主宰人世姻緣」的月下老人,——封建社會婚姻制度的代表者——的被人唾棄,是必然的。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楊友
责任者
李復言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