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雲霧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24050
颗粒名称: 天目雲霧茶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1年4月19日当代报登载了对天目雲霧茶的介绍。
关键词: 当代报 臨安 天目雲霧茶

内容

臨安位居天目山麓,四周雲峯重疊,年產茶葉一萬餘担,在本省茶葉產量上,佔着很大的比重。
   茶葉種類由產期的前後,製法的不同,可分爲頂谷、烘靑、旗槍(又名龍井)、炒靑、紅茶等幾類。所產茶葉以內銷爲主,銷路遍及華東、華北、華南各大小市、鎭以及西南諸省,間有部份外銷香港、南洋。
   產區滿佈四鄉,以西北區所產者爲最好。在離城六十華里的東坑、郎嶺、金壚坪、庵基坪沿天目山脈一帶所產者即爲膾灸人口的天目雲霧茶。該處在天氣晴朗的時候,自上午十時至午後二時有陽光,逾時滿山雲霧遮天二丈路外物件無法看見,氣候亦寒。由於氣候寒冷的關係,茶葉生長亦較慢,約在農曆谷雨後一周始可採摘,但質地遠較平地茶為優。天目雲霧茶,乍看葉葉柔軟後,搓之成細條,再置入焙籠內,用炭火烘乾即成。(二)炒靑:將鮮葉炒乾即成。㈢旗槍:生炒後,置於傾斜之鍋內(炒茶葉專用),鍋中先塗上燭油少許以(防葉枯焦),然後以手掌挺之,使之成扁平狀,待乾即成。
   最好的旗槍,施工細緻,入水後一芽一葉,宛如一面旗,一支槍。「旗槍」即由比得名。在杭州市大,色翠,一經冲泡翠綠濃郁,芳香沁鼻,且餘味清甘,可泡三、四次而不淡、故一般嗜茶者,都視爲上品。
   各種茶葉之製法略有不同,㈠烘靑之製法:將摘落之鮮葉,置入鍋中,以雙手拌之,謂之生炒,待場上,槪稱「龍井」。
   戰前旺產年產量在一萬五、六千担左右。迨日寇侵華,交通受阻,加以國民黨反動派的橫征暴斂,拉伕抽丁,因此茶山荒蕪,茶葉產量一落千丈。抗日戰爭勝利後,反動政府又一再囊刮,農村經濟破產,產量僅及戰前之一半。
   解放後人民政府提高農產品價格,例如五〇年旺登時期中茶公司即委託臨安專區供銷合作總社盡量收購,對茶葉價格保持不跌,加以私商亦積極經營,產量已見增加,據五〇年統計約產萬担左右。
   臨安現有茶行十五家,惟資金薄弱,除部份直接運銷外,多半兼營代理業務。現在已有五家將資金投入臨安土特產運銷處,即可正式開業。
   目前茶葉已有見新,天氣晴和,數日內即將旺登。在政府的大力收購,私商的積極經營下,臨安茶葉的產量,將可逐漸恢復戰前水平。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錢弘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