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短文章問題的爭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23754
颗粒名称: 關於短文章問題的爭執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51年4月16日,当代报刊登一篇關於短文章問題的爭執。
关键词: 短文章 爭執 李乾

内容

在四月十一日大公報文藝週刋上,讀到了路同志的讀『提倡短文章』及「編者的話」,覺得路同志寫這篇文章的態度和方法是值得商榷的。編者在「編者的話」內,不但不加以糾正,反而更擴大了這些缺點。
   首先,路同志說李乾同志要「光是短」「不看內容」而大發議論。但我覺得李乾同志在「提倡短文章」中並沒有犯錯誤,只是對「內容」提得欠明確,然而也是一開始就提出「注意文章的緊要」,並不是沒有說到。接着路同志更因李乾同志對大公報文藝週刋一篇書評提出批評的關係(也許是我主觀感覺)舉出新民報的「翠崗紅旗」來批評。固然,對報紙上文章提出批評是必要的,有批評才能幫助人家進步。但是這類為了報復的批評是不好的,從這裏可看出路同志對批評的認識是不够的。
   路同志在結束時更以「也許」「可惜得很」等詞句來諷刺李乾同志,這是更不應該了,要知道,諷刺是對付敵人的武器,怎麽可以用來對付自己的同志呢!這樣的諷刺只會引來爭吵或者不團結,只會對敵人有利。
   在「編者的話」裏,我也覺得編者對待批評的態度也是不頂好的,我對書評是門外漢,所以對李乾同志提出批評的那篇書評不敢表示意見,然而我總覺得李乾同志批評的意思是希望報紙上的文章能儘量寫得緊要些,以節省篇幅,編者也可借此檢查一下自己有沒有犯過這毛病,沒有也可好好解釋,何必一定要拿出「這是不足以說服人」的話呢!難道批評是單爲了說服人的嗎?而且在報紙上浪費篇幅的現象不是沒有,例如本月十二日大公報大公園地就幾乎用了半版的篇幅刊登了贈送「五一」歌曲的名單,這是大可不必的,分別通知不是可以收到同樣的效果嗎?何必要佔據了這樣一張爲幾萬人看的大報的這樣大的篇幅呢?
   (厲葆初)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厲葆初
责任者
李乾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