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23082
颗粒名称: 油脂舘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1年4月10日当代报登载的关于浙江省土特產展覽交流大會油脂舘的介紹。
关键词: 土特產 展览会 油脂舘

内容

油脂舘設在原來的杏花村酒家,共分原料、成品、油質檢驗、生產過程、複製品、副產品以及製皂、榨油、桕籽剝白等生產表演七部。油脂,是浙省四大特產(油茶棉絲)之一。產區密佈全省,特別如嘉興區的菜籽,麗衢溫區的茶油,金華區的桐、靑、桕油和寧紹區的棉籽都有大宗出產。
   油脂的品種及栽培護理方法各有不同,因此出油量亦有高低,其中如平陽的「大棵桕」,常山芳村所產的茶籽,和永康崇實油廠不斷改進栽種的桐籽,都屬良品。
   浙省油脂之所以能够成爲主要外銷物資,是因為色淡,質佳。但因爲在日寇佔領時期曾强行低價收買油料,經營者爲了保本遂大量攙水攙雜,致成陋習。爲了鑑別品質,提高警惕,這次中脂省公司特請江山油坊做了數塊攙水桕油,其中攙水從百分之五到百分之四十,然而這種現象解放後經人民政府及油脂公司努力糾正現已克服到只含水百分之一點五了。
   爲了交流生產經驗,指出改進方向,介紹生產常識,舘內陳列了各地土搾生產過程照片和三墩土搾菜油工具模型,以及小型機搾和完全機械化的新式機搾照片,從土搾和小型機搾說明中,後者人力節省,出油精良。同樣從「脫白機」的桕靑分離當衆表演中可以看出它的効力較土法剝離在人工和燃料方面每十担可節省三八〇九〇元,並且分離清晰,油質純粹,被譽爲全國首剏。此種改革,實爲現階段使農村手工業走上半機械化的重要指標。
   植物油脂的用途是非常廣大的,它不僅是燃料和食用而已。如浙省主產之桐油不但可以造漆,幷且亦是國防軍需工業、化學工業和醫藥工業的原料。其中應用最廣的有以浙省靑桐油製造的精良油漆,用桕油製造的硬脂酸和肥皂,茶油製造的生油髮、凡士林等。
   由於油脂用途和外銷的廣闊,因此它的發展前程非常廣大,但是戰前後油脂的生產量却有了很大的變化,從產銷方位圖及其他圖表資料中可以看到桐油戰前約產三十萬担,解放後一一七四七五担,桕油戰前一六四〇〇〇担,解放後九六一四〇担,靑油戰前八一八〇〇担、解放後六一五九〇担,茶油戰前一三五九〇〇担,解放後三七四五〇担。減產原因,除掉歷年反動派對於農民摧殘剝削外,値得注意的是護理除虫工作,而特別應該引起我們憤怒的,是日寇砍伐燒燬的殘暴摧殘,當此美帝國主義又在重新武裝日本之際,我們回憶創痛猶新,必須堅决起來反對。
   從該舘整個展出介紹中,使我們體認到植物油料由於浙省地理氣候土壤適宜種植,而隨着貿易方向的改變以至國內人民及建設的日益需要,它有着無限的發展前途。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范則人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