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誰的錯誤?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19673
颗粒名称: 究竟是誰的錯誤?
并列题名: 一件命案應該怎樣處理請讀者提出自己的意見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1年03月09日,当代日报刊登了殘酷的封建社會,是怎樣無聲無息的在哨嚙着人的生命!
关键词: 封建 生命 生活

内容

這不是一個故事,是一個實實在在的問題。在這問題中,我們可以看到殘酷的封建社會,是怎樣無聲無息的在哨嚙着人的生命!問題的中心人物是婆媳三代,死去的是婆婆本人和她的老母親,現在人民法院受審的是媳婦。事情的發生很簡單,但這簡單的事情中却喪失了兩個女人的性命,我們把這件事情報導出來,希望讀者看了之後,提出你個人或團體、小組對此案的處理意見,逕寄本報政法組轉省人民法院參考。
   事情發生在解放後的崇德縣錢林鄉十村談家濱。全部人物是八十六歲的錢張氏(外婆)、五十四歲的李錢桂貞(婆婆)、二十五歲的童養媳李顧金娥和她的丈夫李金標(李錢桂貞的兒子,錢張氏的外甥)。
   這四個人的性格是這樣的:錢張氏有着濃厚的封建尊屬觀念,好多說話,雖已年届風燭的人,但很能吃,不能勞動。經常愛在自己女兒(李錢桂貞)前挑撥她們婆媳間的感情;因此平時常與李顧金娥有些小口角。李錢桂貞也有着她母親一樣的封建尊屬傳統觀念,因膝□祗有李金標一個獨子,丈夫又早已去世,所以在溺愛兒子的情形下,對媳婦也有好感,另方面對自己年老的母親也很孝順。李顧金娥,十六歲來到李家,十八歲時和李金標結了婚,兩小口子間感情很好,但她性情較暴燥,平時對外婆(錢張氏)愛說話好嚕囌,感到討厭,曾經要丈夫叫外婆另居。李金標爲人忠厚老實,對家庭間這些問題不愛多說話,任其自然。
   去年農曆六月,正是鄉間農忙時候,李顧金娥因田中車水人少忙不過來,便叫她胞弟來家幫忙。二十天後車水完畢,她胞弟就辭別回家,臨行時李顧金娥將她弟弟自己帶來替換的衣服包了一個小包袱,讓他帶了回去。她在胞弟走後,次日,因還要僱工種田,就抱着兒子(三歲)上鎭去買肉,行至中途,因天氣炎熱,恐怕小孩受不住,便折回家來,想將小孩安置後再去,剛到家門時,聽到外婆在對她婆婆說:「金娥將大米和蠶豆偸給她弟弟帶回去了。」並說:「這樣下去,我們家庭經濟就會垮啦!」一向性情暴燥的李顧金娥在門外聽見了這些話,氣得衝進門去,要拉外婆追她弟弟去對質,兩人相拉中,年老的錢張氏摔了一跤,李顧金娥見她跌倒在地,在氣憤下就用拳頭打了錢張氏幾下,一下打在左太陽穴,一下打在左頰上,這時李錢桂貞見到自己母親被媳婦毆打,不上去調解,反而對她母親說:「你偌大年紀,還受外甥媳婦打;好去死了!好去死了!」此時經隣人相勸,將兩人勸開,爭吵也就停止了,李顧金娥抱着孩子管自去割羊草。錢張氏在被外甥媳婦打了後,氣忿難過,又聽了自己親生女兒這些冷語,想想做人無味,便起自殺念頭,回進房裏將做好的壽衣穿戴舒齊,用草繩自縊身死。李錢桂貞在事後想想自己對母親說的那一番話,也覺得難過,想進房去安慰錢張氏,當她看見這麼大年紀的母親,落得這樣「個下場,心中感到深深難受,於是也回到自己房裏自縊而死。
   李顧金娥割草回家後,發現錢張氏懸樑自殺,心中大懼,就跑到門外呼喚鄰居,這時四鄰的男人都下田去了,僅剩些年老的婦女和小孩,大家都想不出辦法,這時李顧金娥嚇得忘記了還有婆婆在,經鄰人提醒,奔到婆婆房門外,見雙門緊閉,喚叫不應,心知有異,此時李金標也聞訊從田裏趕回來,將母親房門劈破,發現李錢桂貞也自縊身死了。
   從以上這件事情中,首先我們可以找出促成此案的一個基本原因,就是封建的尊屬觀念和家庭不民主所造成,其次是一般婦女的狹隘性所作祟,以致使婆媳三代不能好好相處,努力生產,將一家搞得如此結果!這究竟是誰□錯?(省人民法院·本報記者)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