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區完成土改各鄉準備展開冬季生產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15370
颗粒名称: 嘉興區完成土改各鄉準備展開冬季生產
并列题名: 集會討論積肥治虫等辦法
分类号: F327.65
摘要: 1950年12月,嘉興專區各縣基點鄉都已先後完成了土地改革,召開基點鄉幹部與農民積極份子會議,研究土改後的冬李生產。
关键词: 土地改革 冬季 农业生产

内容

(本報嘉興訊)嘉興專區各縣基點鄉都已先後完成了土地改革,上月底召開基點鄉幹部與農民積極份子會議,研究土改後的冬李生產,主要內容如下:
   (一)冬李積肥種類與辦法:
   一、靠近蕩與大河的地區,現在還有一部浮頭水草,可撈起用河泥拌醃。二、捻河泥。貧僱農沒有船隻,可與有船的調工。挖河底泥不但可做肥料,並且河底深了,流水暢通;河浜車乾了還可捉些魚。三、積存蛤蜊與螺絲殼,燒灰下田當肥料。四、拌草塘有兩種辦法:一種是把稻草截成二、三寸長,用河泥拌勻,挑在泥垜裏,上面鑽幾個洞,灌上兩担糞。新塘鄉農民叫做「柴金泥、隔年肥」。另一種將羊灰與草垃圾用河泥拌勻挑在泥垜裏,如此羊灰就更肥了。五、清理堤岸削草皮,將草皮晒乾塡猪欄或羊欄。最好燒燻一下還可燒死藏在裏面的害虫。六、白田多的地方掘稻根燒土灰。七、長興煤山鄕開荒中,先將荒地上亂枯草燒光,開墾出來的草根,晒乾後再燒一遍。這樣,種莊稼不要再下肥料就可豐收。八、農會號召大家多養猪羊,積糞肥。此外、下春花時,如糞水不足,也討論了幾種彌補辦法:
   一、撈螺絲倒在大缸裏,用柴灰拌勻,缸口再蓋一層柴灰,讓其腐爛,十幾天後即可倒出澆麥菜。二、靠近城鎭的村,可到城鎭括陰溝裏的臭水汚水作肥,而城鎭的居民又歡迎。三、用糞冲河泥下春花。二、三十担河泥,只要冲上兩担糞,就够下一畝田。四、拾狗糞與牛糞。
   大家認為要增加產量,積肥是第一要緊的事情,僱貧農沒錢買肥料,只要會想辦法,能吃苦、肥料還是能解决的。
   (二)冬李興修水利:
   冬李興修水利,主要是開浜、修堰、堵塞漏洞等等,對修築圩埂,冬天泥凍不行,只能做好準備,春初興修。
   現開小浜的水利各地都在進行,海鹽張鼎鄕已開了六條浜一條堰。
   (三)冬季治虫的辦法:
   各地農民對冬季治虫有三種思想障礙,最普遍的是麻痺思想,認爲今年已下過雪,蟲子會凍死;一種認爲挖了稻根田裏少了肥料不合算,再一種是不習慣,怕麻煩,因此,必須反覆進行宣傳敎育,並由幹部積極份子帶頭進行,才能動員起來,治蟲的辦法有以下幾種:
   一、白田多的地方,要加緊冬耕,年內一定翻過;有水的浸水根據個別鄕的試驗,用鋤頭鋤,一畝田稻根只須一個工。二、掘秧田和岸坂上的稻根,清潔岸堤。三、年內剷溝泥,並敲碎溝泥,將露在畦背上的稻根拾掉。四、高照鄕提出用種靑花的木鎖子對準稻根鎖一個洞,下雨雪時虫容易凍死。五、節約防荒。石佛鄕提出了「要從缸(米缸)上面省起,到了缸底來不及」的口號,並研究了具體節約內容,已收到很大效果。一、少買不買迷信品,最近過冬至買香燒紙的就很少;大魚不買買小魚。二、少坐或不坐茶館。進行算賬敎育,一碗茶八百元,合七合米,一月就是二斗一升米。現在茶館裏人已大大減少。三、二飯一粥改為二粥一飯,留下飯米好種田,並動員過年不做酒。
   此外還討論了各地因時制宜開展副業生產。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地名

嘉興專區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