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斯汀和杜勒斯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15348
颗粒名称: 奧斯汀和杜勒斯
并列题名: 美記者約瑟·克拉克隨筆摘要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1年1月17日当代报登载的美国記者約瑟·克拉克隨筆摘要。
关键词: 美国 安理会 中国代表

内容

盡人皆知,當馬立克在安理會會議上沉着而堅决地要求准許合法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代表參加安理會的時候,參議員奧斯汀的臉孔就變得比紅甜菜還要紅,他的嗓子就由於發怒而時斷時續。奧斯汀的面相之所以起這種變化,部分是因爲對過去時代的某些回憶倍加了美國代表的暴怒。
   美國出席聯大的代表團頭子不喜歡新中國。奧斯汀先生所深深抱憾的,是在新中國再不會重複舊中國所體歷的一切了。好比說,奧斯汀是可以談談一九一六年的事情的,那時,抱着極其美麗的希望的他,曾以美國一家公司的代表的身份去到中國。這是袁世凱的中國,而不是解放了的中國。
   而出席聯大的另一個美國代表——約翰·福斯特·杜勒斯先生如何呢?他那裏也有某種可以作為他個人和家族關於淸朝時代中國的回憶錄的材料。例如,一九〇七年,杜勒斯先生曾任滿清政府派往出席海牙和會的中國代表團的祕書。
   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先生對中國的回憶,是更加新鮮與更加悲哀的。他把這種回憶寫在篇幅巨大的著作中——國務院的「白皮書」中。在白皮書裏,他竭力用成千頁的篇幅來解釋華爾爲街什麽「喪失了中國」。
   雖然革命推翻了滿清,可是中國仍舊還有相當多的賣國的封建集團的代表。一九一六年,袁世凱統治了中國。袁世凱的官運與蔣介石的官運眞是毫無二致。袁世凱不是跟別人,而正就是跟華倫·奧斯汀進行關於把自己國家出賣給最大的美國聯合公司的談判的。
   當年,奧斯汀是衆所共知的「美國國際聯合公司」駐華的代表。該公司是以「援助落後國家發展」爲幌子於一九一六年成立的。參加聯合公司的人喜歡說「他們的活動範圍是全世界」。這個聯合公司不是美國財政資本菜園中的最後一顆馬鈴薯(意即該聯合公司在美國擁有巨大的勢力——譯者)。它的經理們當中有這樣的財閥,如:「美孚油公司」的洛克菲勒,「庫恩與魯愛普」銀行的奧圖·凱恩,罐頭托辣斯的頭子奧登·阿摩爾,摩根電訊獨佔公司的董事長梯奧多·威爾。
   是的,奧斯汀是作爲上述億萬巨富集團的代辦前赴中國的。這個集團支配美國,同時也早就準備支配世界。這個集團是世界舞台上金元外交的老祖宗。當華爾街諸老闆在一九一六年派遣他為他們的駐華代表時,奧斯汀該是體歷了一種多麽迷人的無限權力的心情,該是體歷了某種「美國至上」的感覺!
   不難理解,當蘇聯代表團嚴厲與公正地譴責華爾街在亞洲的侵略政策的時候,當從聯大講台上宣告着美機襲擊中國領土與屠殺中國公民這一事實的時候,美國的代表們便狂怒起來。
   我們還應當轉過頭來談一談約翰·福斯特·杜勒斯先生。杜勒斯家族代代都認爲中國的買賣是他們這一姓氏的專業。今天的美國代表的祖父也取名爲約翰·福斯特。他曾是一八九五年中日戰爭後滿清政府的官方顧問。而杜勒斯的祖父早就誇耀他如何促使台灣脫離了中國,雖然這個島嶼早在數百年前就已經是中國的領土了。
   如我們已經提起的,現今的國務院顧問約翰·福斯特·杜勒斯,在一九〇七年曾代表滿清政府出席海牙和會。這時他才不過十九歲,一個中國字也不識。由此可知,分裂中國確實是杜勒斯家族(連那些勉强够年齡的人包括在内)的專業。
   最後,還有一個出席聯大的美國代表。我們所指的就是羅斯福夫人。她的丈夫,已故的羅斯福總統曾經在那張莊嚴宣告台灣必歸還中國的開羅宣言上簽了名。嗚呼,今天,羅斯福夫人竟在聯合國大會上,支持在美國第七艦隊幫助之下用暴力使台灣脫離中國的政策。
   例如羅斯福夫人能好好地回憶一下,她也許會記起其他的事物:羅斯福發起確立安理會大國一致的原則(聯合國憲章的基石),羅斯福在雅爾塔和德黑蘭支持作為和平保證的美蘇友好的思想。
   可是這一切事實,羅斯福夫人及其他美國代表團團員們都不願加以回憶。杜魯門——杜勒斯集團早已背離了羅斯福總統用自己的簽字作保證的戰爭時期的莊嚴協定了。
   今天在聯合國大會上,杜勒斯——艾奇遜代表團又污辱羅斯福的名字,提出了聯合國組織的「新槪念」。他們企圖取消大國一致的原則,從而澈底把聯合國組織變爲美國軍事侵略的工具。當美國帝國主義剛剛開始武裝干涉朝鮮的時候,約翰·福斯特·杜勒斯立刻開動這一種「思想」。
   國務卿艾奇遜本人把杜勒斯關於完全歪曲聯合國組織的理想的計劃,堂皇地提交聯合國大會。這個努力裝做出生以來就穿着花條外交褲的人物,要求把聯合國憲章拋在髒土堆裏,他建議把聯合國變成類似國家軍事聯盟一樣的東西以助麥克阿瑟在朝鮮的强盜行動。
   艾奇遜先生在千方百計誇讚消滅朝鮮相平居民的時候,應用了下列一句格言:「血比水濃」。是的,被美國轟炸機所殺戮的朝鮮婦孺的鮮血,比艾奇遜先生在聯合國大會上發表的演說稿的墨水還要濃。艾奇遜不過證明華爾街政策的基礎就是鮮血和壓迫爲自己自由而戰的人民罷了。
   是的,過去的事情,沉重地堆在美國出席聯合國代表團團員們的頭上。他們看到沿着人民民主與社會主義道路邁進的雄壯的人類行列時便驚慌失措。當他們讀到蘇聯政府關於建設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建築巨大的灌溉運河的决定時,他們的恐懼難道不會增加嗎?偉大的蘇聯的經濟威力和道德力量引起了他們的惶恐不安!
   可是他們還有不安的其他原因:在美國人民當中,同樣也日益增長着對戰爭和破壞政策的不滿,因爲執政集團企圖吸引美國的普通人來實現這種政策。儘管數百誠實的美國人因從事保衛和平運動而被抛進監牢,而數十人處在集中營的威脅之下,任何力量也不能壓抑住美國人民對和平的深刻願望。
   (山節譯)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山節
责任者
奧斯汀
相关人物
杜勒斯
相关人物
約瑟·克拉克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美国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