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榮母親」座談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13179
颗粒名称: 「光榮母親」座談會
其他题名: 我愛我的兒女,但更愛祖國!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0年当代报登载杭州市举行「光榮母親」座談會。
关键词: 杭州市 光榮母親 座談會

内容

主席:各位先進的光榮的母親們!杭市參加軍事幹部學校的報名運動正在各學校中熱烈的展開,到現在爲止,報名的學生已有三千多人,取得這樣成績的主要原因:第一、由於人民政府和中國共產黨一年多來對人民羣衆和靑年學生不斷進行愛國主義的敎育。第二、由於我們中國男女靑年本身有着優秀的反帝、愛國和英勇鬥爭的傳統。第三、也由於我們一部份先進的家長們的督促、鼓勵與支持。今天我們邀請各位光榮的母親們來開個茶話會,一方面表示我們對各位先進母親們鼓勵子女,參加軍事幹校的光榮行動致以敬意和祝賀,另一方面想請大家把自己爲什麽要送子女參軍的道理,以及思想鬥爭勝利的經驗談一談,以便於我們把這些介紹給杭州市廣大的學生家長與母親,使得這個光榮母親的運動能够在全杭州市廣泛地開展起來,以密切配合軍事幹部學校的報名運動,保證招生工作順利地圓滿地完成。現在就請各位母親們慢慢談吧!誰先講,請車菲露先生先講吧!車菲露:
   好!我先講。我有四個孩子,一個男的,三個女的,大的女孩子已出嫁了,大兒子在去年參軍了,家裏留下祇有兩個女孩子,我平日最喜歡的是那個十六歲的孩子李梅溪,她在浙大附中唸書,這次響應了祖國的號召,報名參加了軍事幹校,我覺得很光榮,但這光榮不是輕易得來的。
   本月九日,她决定了以後,就通過她的爸爸,並且要求他向我解釋,她爸爸一回來,告訴了我:「梅溪要參加軍事幹校,您同意嗎?我聽了不禁發怔,思想上便起了十分矛盾的、劇烈的鬥爭。衛記錄整理國保家自然要緊,但我又想到母女的感情,尤其是梅溪,她是我平日最心愛的孩子,現在要離開了我我怎麽辦呢?
   在那一星期中,我心中是說不出的苦悶,坐立不安、飯量減少,想着她就會掉下眼淚來。
   在這思想鬥爭過程中,我時常看報,對於目前時事問題,我的認識水平逐漸提高了。尤其是看到報紙上所登的光榮母親們,鼓勵子女參軍的模範事例,這實在太刺激了我,當時旣使我感動,又使我慚愧!我自己問自己:她們做母親的,爲什麽這樣光榮送子女參軍去?我也是孩子的母親,我爲什麽非但不鼓勵子女參軍,而且還盡量阻止她,不給她參軍去呢?
   過了一個星期,我的女兒從校裏回來,當時我的思想,雖然已有點通了,但我心中又有點捨不得答應她。因此又想出一個理由,打算阻止她,我便回答她說:「我原則上是同意您去的。不過我覺得您在校裏素來功課很好,成績時常得第一名,中途拋了功課不可惜嗎?現在您身體不好,年齡又輕,國家不需要您目前去參軍,以後書讀好了,再去爲人民服務,不會太遲的」。我的女孩就說:「如果美帝侵略到我們中國來,我們吃飯、唸書也都不成了!身體呢,是可以鍛鍊出來的」。結果,我又更進一步地問她:「您去參軍,是眞的下定决心呢?還是和大家湊凑熱鬧的」。她堅决也說:「當然自己下定决心的,我在校裏已寫了我的决心書」。
   她的話與這樣堅决的態度太感動了我,我覺得她的理由愈說愈對,我思想完全弄通了,我們自私的觀念,應該絕對澈底打破,我們不應該拉他們的後腿。國家正需要他們靑年,負起光榮的任務!我們做母親的人,自己參軍,沒有條件,應該鼓勵子女參軍。
   我思想通了,心中是說不出的愉快與高興,很興奮地答應了她「好!您去吧!』姚含英:
   我是一個有着三個孩子的媽媽,也是一個死去丈夫已十七年多的寡婦。在過去漫長的十七年歲月裏,我曾嚐盡了人世的辛酸和痛苦,但都因為孩子們的存在,因為殷切地盼望他們有一個美好的前途,而使我的生活裏充滿着活力,和具有克服一切困難、堅强地活下去的勇氣。所以,我熱愛他們,把他們當作我的生命,我的至珍的寶貝。
   可是,現在美帝國主義不但侵略了友隣朝鮮,而且把戰火已燒到我東北邊疆,祖國已發出了號召:號召我們全國的人民奮起保衛她;號召學生們工人們參加軍事幹校,鞏固祖國的國防建設。而我的孩子們,除了大孩子已在交大工作外,其餘的兩個,一個是浙大唸土木系二年級,一個唸高中,他們都正是祖國國防建設所需要的人材,我應該如何來處理這一問題呢?
   面對着這樣的問題,我曾經多方面的思索和考慮,在考慮時,不自覺地我又回想起過去十七年來的生活經歷。
   十七年前,當孩子們的爸爸去世時,最大的孩子五歲,最小的還懷在肚裏才五個月。另外還留下了一個六十多歲的老父,從那時起,我就負起一家五口的生活担子,接着父親也因經受不起兒子死亡的悲痛去世了。於是,貧困、和從貧困帶來的親友們的白眼,都一齊壓到我的身上,這樣過了兩年,我到浙大工作;抗戰暴發之後,轉移到後方,嚐够了顚沛流離的苦味。抗戰勝利了,以爲這一下可以享幾年平安生活的幸福,但是我眼睛看到的是:一方面無恥的漢奸不但逍遙法外,另一方面,正直忠誠的愛國人民,却在貧困中受他們的輕視和侮辱。尤其蔣匪幫的貪污、無能和腐化,並出賣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政策,使物價飛漲,使我們的生活更困苦不堪。這些體驗,使我慢慢地知道了蔣匪幫及其主子美帝國主義的兇殘,無恥的眞面目和侵略本質,這也使我初步接近了眞理。
   這以後,英勇的人民解放軍趕走了蔣匪幫和美帝國主義,一年多來從實際生活裏,認識到人民政府和共產黨為人民服務,和愛護人民的優良品質,更通過學習,使我更進一步地了解共產黨的公正無私和進一步地信任和感謝政府,是他們使我生活得到安定。
   這些回憶,使我感到辛酸,但也感到無比的欣幸,可是再回頭來想想:今天祖國的命運和自己的命運的關係,該是多麽不可分地被聯在一起呵!如果祖國受到危害,那我和我的孩子,不是又將陷入過去的苦境,或者更痛苦的深淵中去嗎?因此,我覺得自己應鼓勵孩子們響應親愛的祖國的號召。
   但不可否認的,我和其他的媽媽一樣,熱愛我的孩子們,尤其因爲他們是無父的孤兒,所以當這一問題提到我的面前時,我也曾被一時的單純的母子之愛所支配,怕孩子們參軍吃苦,也怕他們離開我。後來,我的思想面對現實的情况後,看看解放後的人民政府,對靑年們的愛護和幫助;他們去了之後,只會像花朶得到了雨露的滋潤,更加蓬勃發展,在這一思想的支持下,更加上了學習的收獲,我克服了單純的愛,同時一個熱愛子女的母親,她還應該儘量照顧子女自己發展的志向與興趣,讓子女能得到更好更遠大的發展。因此,我堅决地鼓勵我的沒有參加工作的第二個兒子——他在浙大唸土木系二年級和第三個唸高中的兒子去參加軍事幹校。吳玉蘭:
   今天我談起了孩子參加軍事幹校的事情,我很愉快,若是十天前誰要是提這個問題,我就感到痛苦。這個痛苦也只有親自經過的人才能知道,別人是不會了解的。
   報上剛剛登出了軍事幹部學校招生的消息,我的大孩子查朝徵,就告訴我說:「媽,我準備去參加軍事幹校了。」這樣一來,就使我陷入痛苦中,我想了很多理由:首先是徵是學化工的,已經有了一些基礎不應丢開,再說,一年半以後,對國家建設上也可以有很大的貢獻,其實這些思想完全自私的想法,是要從各方面設法阻止我的兒子最好不要去參加,但孩子表示又那樣堅决,國防建設在今天也很重要,那一個同學也不是本來就學軍事的,我自己感到痛苦,一家人都很緊張。
   那天俞部長在浙大作報告,我想一個人坐在家裏痛苦也沒有道理,我去聽報吿去。這個報告可眞解决問題,他講的有幾個地方我記得很深刻,像他講到他有一個同學在一二九的時候,和他一同工作,本來工作也是很積極,對我們批評的也很嚴格,可是後來我們抗戰到大後方,他開始因為母親生病,沒有和我們一同走,接着又是妻子生孩子,這樣下去在他講都很自然,可是他就在這所謂「自然」的情形下落伍了。這個故事使我深深沉思,尤其是保衛祖國、人人有責,孩子去是應該鼓勵的。
   過幾天,我的女兒雪梅回家,我就問她,考慮好了沒有?我對她說:「你是個團員,可不能一時衝動!」我這樣一鼓勵,雪梅又經過了一番考慮,就去報名了,我很愉快,孩子們也很愉快。俞知梅:
   去年五月解放不久,我那時候思想還一竅也不通呢,我的兒子沈榮湖也不和我商量,就和他的幾個同學一同報名去考進軍大,我一聽就氣起來了,馬上就告訴了他爸爸,我們兩個人就把他找了來,責備他:「爲什麽不好好讀書,偏偏去「當兵」?」可是他還是堅决要去,他的爸爸看他這樣堅决也漸漸的軟了些,就來勸我,我也就讓他去了。到了學校果然很好,和浙大附中也差不多,就放心了。過了沒有兩個月,軍大要還到蘇州去了。唉呀!我又難過起來了,我說:「不要去吧!」孩子就告訴我:「我大了要工作,總會離開你的。」他爸爸也告訴我他到過蘇州,蘇州也是一個好地方,離杭州也很近,我也只好又忍心讓他去了。孩子走了以後經常來信,告訴我軍大的生活,上級是怎樣的照顧他們,同學也十分友愛,學習也很緊張,我看看也眞是有進步了,也就放了心。後來軍大遷到南京,我又難過了一陣子,孩子越走越遠了,所幸孩子隨時來信告訴我,他們的生活是如何的好,凡是父母要照顧孩子的地方,學校裏都作到了,我才覺得很安心。
   一年的預科滿了,學校富局批准他學習軍事科的航空,來徵求我們的意見。我聽了這個消息,思想上又不通起來了,爲什麽報名的時候是政治科,現在要學航空呢?多危險啊!這次我又和他爸爸吵起來了,我就催着他爸爸寫信,不許他學航空,仍要學政治。這封信到了孩子手裏,當然也引起了他的思想波動,接着他就寫來了一封信,有二十多張信紙,來說服我們。在我沒有接到孩子的回信以前,我思想就担心兒子不會接受我的意見,看了這封信,果如所料,把孩子的信,看了再看,晚上也睡不着。想了再想,孩子一心爲人民服務,高高興興的學航空,爲了愛惜他不讓他學,反而使他痛苦,這不是不但沒有愛了他,反而害了他了,最後我下了决心,同意了他。可是孩子接到我的信,躭心我又是不同意他,連拆信的勇氣都沒有,最後,他拆開一看,我同意他了,他高興的跳起來了,同學們也都來慶賀他,把他高高的舉起來。
   孩子到了軍大,思想學識和身體健康的進步,出乎我的意料,把孩子交給國家去敎養是應該的,而且是好的,可以使孩子進步的。我的大女兒今年暑假也參加了土改,比從前也進步了,我想起這兩個孩子就覺得高興。再說我那個二女兒,可就使我想起來就頭痛,她去年也參加了靑幹校,可是自己不進步,結了婚,這個可是在我身邊了,又怎麽樣呢?生了個孩子,現在在家裏燒飯,洗衣服,一點出息也沒有。這就是差了一點,一個是走進了革命的學校,有了很快的進步,一個是就落伍下去了。
   我現在深深的體會到,我們愛自己的孩子,應該是好好的敎育他,而革命的學校就是個最好的地方,比自己敎育的好。孩子是國家的,應該鼓勵孩子的愛國熱情,鼓勵孩子参加軍幹校,希望姊妹們不要像我這樣再走彎路。洪美英:
   我聽了俞知梅的談話我也想起了,我從前的糊塗思想。
   解放了,我的大孩子陳智超要參加解放軍,部隊同志叫他回家徵求家長同意,他知道父親沒問題,就是怕我不答應,我一聽就哭起來了,整晚哭不能睡,無論如何也不能去,年紀又這麽小,直到他决定不去了,我才安心。
   到去年軍大招生,第二女兒陳運波也被錄取了,我怕她吃不了苦,也不放她去,最後還是以眼淚阻止她參加的。
   我參加了婦聯,經過了這幾個月的學習,回想過去眞是糊塗透了。今天的人民解放軍與反動軍隊根本就不同,今天帝國主義還存在,而且在侵略我們,我們的國防能不加强嗎?我們要想過好日于,國防就太重要了。要是你也不去,我也不去,那誰去呢?這種只想別人去,而自己不去這種想法眞太自私了。
   現在是我們保家衛國,保衛世界永久和平的最好機會了,我們是國家主人翁之一個是應該把自己和自己的孩子獻給國家的,所以我毫不猶豫地讓我們的子女去報名。智超因聽醫生吩咐,還在休養期間,不能參加,他自己精神上是無限苦惱的,蓮波和第二孩子智仁已報名去了。我覺得今天我思想的包袱已放下去了,心裏的愉快是不能談出來的。我爲我的孩子們感到光榮,自己也感到光榮。周瓊華:
   各位姊妹們:我有一個小女兒叫麗春在上海糖業中學裏讀書,自從軍幹校招生這件事情在報上公佈以後,我就想到,她一定要去參加的。正在這時候我的女兒來信了,堅决要求我們同意她參加軍幹校,因為我知道他是一個團員而且是總支的委員,祖國的號召她是會響應的,我因爲思想有準備,孩子又不在身邊,所以沒有什麽大波動,因爲她爸爸不在家,當晚我自己回了一封信鼓勵她。
   第二天我到行裏去和她爸爸商量她爸爸說:「你兩個大孩子都參加了革命,還有這一個小的,你還不讓她留在你身邊,孩子大了,一個一個的都飛光了,我看你老了怎麽辦?」我想到孩子這樣作,是應該的,這時候我也想到了自己。我雖然當時在說服她的爸爸,可是心裏也有一些難過。在華東軍政委員會公安部工作的我的大女兒,知道她爸爸可能一時思想不通,接着就來了一封信,提起那過去在日汪、美蔣壓迫下辛酸的日子,現在的幸福,我讀了大女兒的信,使我回想起作亡國奴的苦日子,今天祖國是屬於我們人民的了,過去亡國奴的日子不能重演,美國佬比日本佬還兇,我們不願作亡國奴,不願被侵略。保衛祖國,人人有責,我自己也應該保衛祖國,沒有國就沒有家,爲什麽不鼓勵孩子去呢!到這時候我的心就更安定,更愉快了。若是要有第四個孩子我還鼓勵他去!主席:
   今天,母親們都談得很好,從以上母親們的談話中,我深深體味到督促鼓勵並支持子女去報名,在母親們心裏確實是一個沉重、複雜的鬥爭,這一鬥爭的勝利,不僅是要反復地比較地思考,提高認識,攪通思想的問題,而且還要用最大的理智來克服自己的情感,也就是說,不僅是個認識問題,而且是個情感問題。今天,你們已經是鬥爭的勝利者,已經成了光榮的母親,這確實是不容易的!根據大家思想鬥爭的經驗,歸納起來,有這麽幾點:
   第一、一般思想攪不通的,主要有三怕:㈠怕危險,㈡怕吃苦,㈢怕沒有前途。但是,光榮的母親們都戰勝了這三怕。
   第二、在以上這些問題攪通後,阻礙你下决心的就是自私自利的個人利己主義,每一個母親都必須從自私自利中覺醒過來,眼光放遠些,小利益服從大利益,先有國,後有家。
   第三、在認識和思想問題解决了以後,留下來的就是個情感問題,每一個母親都熱愛自己的子女,但必須從以上認識的基礎上將個人對自己子女的小愛擴大到千千萬萬個子女的大愛,保衛千千萬萬個和你的子女一樣可愛的子女們自己幸福的生活。
   最後,我們向全體光榮的母親致敬,希望各位光榮母親能把自己這些思想鬥爭的經驗通過各種組織去宣傳、推廣,我們要在杭州市創造出更多更多的光榮母親。杭州市的全體母親姊妹們!爲保證完成軍事幹部學校的招生任□而奮鬥到底!(杭州人民電台婦女節目廣播稿摘要)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公羊羽
责任者
周顯煜
责任者
陳肖英
责任者
車菲露
相关人物
姚含英
相关人物
吳玉蘭
相关人物
俞知梅
相关人物
周瓊華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杭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