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帝對華的經濟掠奪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10345
颗粒名称: 美帝對華的經濟掠奪
分类号: K296.53
摘要: 1950年11月22日,当代日报刊登的美帝對華的經濟掠奪的暴行。
关键词: 美帝 中华 經濟 掠奪

内容

「帝國主義」必然走向戰爭,帝國主義國家的政權,掌握在一小撮强盗和騙子的手裏,當他們在國內騙不到手、搶不到手的時候,自然就要向國外騙,向國外搶,騙和搶遭遇到了抗拒,自然就要窮兇極惡,出之於侵略戰爭了。
   美帝國主義在中國的欺騙和搶掠,因爲有蔣介石這只以賣國求榮爲職志的走狗忠馴地爲其効勞,所以在蔣管區,比較上算是得心應手的。遠的不說,單就抗日戰爭勝利以後的情形來看吧:美帝在美其名為「援助」、在「救濟」的幌子之下,洋酒、奶粉、尼隆絲襪、玻璃皮包、以至香烟、各種罐頭等等,如潮湧般地滾滾而來,使得我們的牛奶棚、香烟廠、食品罐頭廠等,馬上相率倒閉的倒閉,停工減產的停工減產,整個工商業陷於奄奄一息,另一方面,是助長了投機倒把之風猖獗,使廣大人民生活沉淪到不可終日的境地。
   美帝國主義比之日本帝國主義,實際上還要兇惡許多倍。日本帝國主義在對中國的經濟侵略的企圖上,還只是强調說:「工業日本,農業中國」,而美帝則一方面以其工業品的大量傾銷,來破壞中國稚弱的民族工業,而且還大量的輸入棉花、麵粉、菸葉等等,來破壞中國的農業生產。雖然,在全國解放以前,我們的棉花、麥子等的生產量是不足的,但這是人為的結果,是國民黨反動統治、封建剝削的結果,不是天然的不足(全國解放僅一年以後的今天,棉花增產即達百分之五十,就是一個有力的證明)。而且就在大批美棉進口的時候,我們冀、陜、豫等地的棉花,却無人過問,棉農只能棄棉於地。從此以後,不要說棉花增產,就連原有基礎上的再生產也談不到了。
   在蔣介石那樣的對內反動,對外賣國的統治政策,美帝的傾銷貨物,大部份是可以大胆的走私進來的,要講正式做買賣吧,則蔣匪政權也會恭順地給美帝盡善盡美的安排好有利條件。最顯著的是一九四六年二月四日實行了十足殖民地化的所謂「外匯政策」,公佈匯率爲法幣二〇二〇元對美金一元。那時候的物價較戰前約上漲四千倍,而匯價却只上漲六百倍,這不是為了給美帝的物資傾銷以極有利的條件是什麽?反之,國貨的出口,是給無情的扼殺了。拿一九四六年五月間的絲市情况來看,當時國內生絲市價每担三百十萬元,而美國市價按匯率折合僞法幣僅二百五十萬元,再加上運費、關稅等,每担生絲運到美國去銷售,就要虧蝕一半。蔣匪幫反動政府的所謂「外匯政策」,原來就是這樣給美帝國主義牽住鼻子幹的。
   美帝國主義通過蔣介石這只走狗的忠馴的效命,是躊躇滿志的以爲可以控制整個中國資源,奴役中國人民了。但是廣大的中國人民,在共產黨、在毛澤東的正確英明的領導下,終於擊毁了國民黨的反動統治,打破了美帝控制奴役中國的夢想。自然,美帝國主義是不會甘心於這個失敗的,今天美帝之張牙舞爪的侵略朝鮮,侵略中國,也就非常自然。因此,我們中國人民,都必須有這樣的認識:只有澈底打破美帝侵略中國的迷夢,隨時隨地斬斷他伸出來的侵略的魔手,才能有我們和平建設的條件。今天美帝於侵略朝鮮的同時,公然侵略我們的台灣,而且侵略朝鮮的戰火,也已經延燒到我們的國境,事實指出:「抗美援朝,保家衛國」,已經是我們的當務之急了!(節自中國新經濟學研究會座談會紀錄)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李仁柳
责任者
蔣介石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