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藝戰線上的正規軍和民兵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08904
颗粒名称: 文藝戰線上的正規軍和民兵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0年11月6日,当代日报登载了文章「文藝戰線上的正規軍和民兵」,讲述了從現在工人業餘文藝活動的發展上看,我們的正規軍與民兵是有着一定的聯系,從而使民兵的活動得到不小的成績也因而在某些方面,補了正規軍的不足的。
关键词: 文藝戰線上 正規軍 民兵

内容

重讀了周揚同志去年在第一次全國文代會上的報告提綱,在談工農兵業餘文藝活動的一節的末尾,他說:『解放區文藝是由專業文藝工作者的活動與工農兵羣眾業餘的文藝活動兩個方面構成的。兩者的關係好比正規軍與民兵的關係,民兵是補正規軍之不足的,同時又是正規軍的源泉與基礎。』
   從現在工人業餘文藝活動的發展上看,我們的正規軍與民兵是有着一定的聯系,從而使民兵的活動得到不小的成績也因而在某些方面,補了正規軍的不足的;但這種聯系還是十分不够,還不是血肉相關,還不能高度發揮兩者配合作戰的作用,這不僅是工人業餘文藝活動的損失,也是專業文藝工作者的損失。
   『搬運工人翻身記』的創作與演出,爲我們創作了一個新的範例:它是在以搬運工人的業餘活動爲主體,加上劇協、羣衆劇團和工人文工團的專業文藝工作者的協助所產生的。我認爲,它之所以成功,除去由於搬運工人覺悟的提高,工會的正確的領導等等重要的條件之外,最主要的應該是這種創作方法——正規軍與民兵的結合。
   我們設想,假若不是如此,而是由搬運工人或者專業文藝工作者任何一方面單獨創作,可以肯定說,都是不會獲得這樣的成功的。
   長期受封建脚行頭子奴役的搬運工人,在過去是與『文化』絕對無緣的(這一點,比一般產業工人更甚),解放一年半來,雖然很多工人都得到業餘學習的機會,但就我所知程度最高的也只提到小學三年級,這對於他們在文藝的創作上,是一種難以抗拒的阻力,他們有着豐富的生活,有着奔放的情感,但他們不能把它組織、集中、典型化和形象化起來。
   我們的專業文藝工作者,一種是長期生活在農村,入城不久,對工人的熟悉還有着相當距離,特別是對於搬運工人,距離更大(入城後開始把重點放在產業工人身上,這是完全正確的)。另一種則是只熟悉社會的『上層』或者小市民,不了解勞動人民。無論那一種,都不能在短期内完成單獨創作的任務。
   工人業餘文藝活動得到專業文藝工作者的認眞努力和通盤的合作
   ,才得以克服本身的困難,創
   造了成功的奇蹟,而專業文藝
   工作者在這種與工人羣眾的密
   切的較長期的合作中間,才得
   以彌補自己之不足,而發揮了
   自己的才能,這是兩者結合的
   主要收穫。但决不是限於一個作品的完成上,它更為今後打下一定的基礎。因此,這種結合,不僅是互相彌補的過程,而更重要的是互相提高的過程)
   當然,這一定不是唯一的方法,也不一定是長遠的方法,但在今天,却是最好的、應該加以提倡的方法。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王一達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