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以來幾件大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20005845
颗粒名称: 開國以來幾件大事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0年10月04日,当代日报刊登了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已一年來的幾件大事。
关键词: 政府 經濟 企業

内容

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已一年了。在這短短的一年中,我們有了使反動派喪魂落魄,使帝國主義胆戰心驚的成就,這是値得興奮的。像這樣的成就,只有在中國共產黨和毛主席的領導下,只有在人民翻身做了主人的國家裏,才有可能。在偉大的開國紀念日的今天,我們來細細地回想一下一年來的輝煌成就,是有着特別深長的意義的。
   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九日,中國人民政協第一届全體會議通過了共同綱領,宣告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並着手組織人民自己的中央政府。這可以說是為新民主主義的新中國繪製了一幅建設的藍圖。從此,輝煌的成就就不斷地湧現出来,如果要一一羅列,那眞是記不勝記。擇要地說來,中央人民政府從成立到現在的短短一年中,已做了幾件震天撼地的大事,我把它分述如下:
   第一件大事,中華人民共和國和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於一九五〇年二月十四日訂立了友好同盟互助條約,並簽訂了中蘇關於中國長春鉄路、旅順口及大連的協定,中蘇關於貸款給中國的協定,和中蘇貿易協定。這是中蘇兩國人民的密切團結和兄弟友誼獲得了更進一步的鞏固和發展的具體表現,同時也是反對帝國主義集團的侵略和保障世界持久和平更加有力的保證。這一件大事的完成,不僅使中蘇兩國的人民和全世界覺悟的勞動人民,以及一切忠誠於世界和平事業的人類歡欣鼓舞,更震動了全世界,使一切帝國主義的侵略者和戰販們,感到了極度的慌亂和戰慄。
   第二件大事,本年三月三日,政務院頒佈了「關於統一國家財政經濟工作的决定」。這是爭取全國財政收支平衡,穩定物價,改組社會經濟結構,建設新民主主義經濟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步驟,也是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以來,繼簽訂中蘇盟約後的非常大事之一。這一件大事的完成,基本上結束了物價高漲的災害,不然。經濟的發展是不可能的。因爲祗有物價穩定了,生產者才能放手進行擴大再生產,社會的資金才能逐漸轉移到生產部門裏去,而後,生產才能發展,經濟才得繁榮。
   第三件大事,就是調整公私關係。今年三月以後,由於各級政府大力推行統一財經工作的結果,使財政收支接近了平衡,通貨膨脹基本上也已經停止,因此物價開始下落,到四月中旬之後,才由落轉穩。這說明我們的經濟狀况,已從混亂轉向安定,從壞現象轉入了好現象。但是,因爲經過了國民黨反動派二十多年的罪惡統治,特別是十多年的通貨膨脹,它使中國的社會經濟變得極端的畸形。因此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中,某些工商業就不可免地遭遇到了一些困難。毛主席是看到這一點的,所以他在本年四月十四日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七次會議上就曾着重地指出:「我們國家的財政情况已開始好轉,這是很好的現象。但整個財政經濟情况的根本好轉,需要有三個條件,即:土地改革的完成,現有工商業的合理調整和國家軍政費用的大量節減,……。今後幾個月內財政經濟領導機關的工作重點,應當放在調整公營企業與私營企業以及公私企業各個部門的相互關係方面,極力克服無政府狀態。」本着這一指示,中央財委會召開了七大城市的工商局長會議,更召開了一系列的專門會議,旨在全面而又深入地掌握情况,了解各業的困難,進而用貸款、代紡、代織、代染、代銷、加工、定貨、收購等方式,幫助私營企業克服困難。例如,從六月五日起到七月十五日止,貸款已達六百六十億及十萬個折實單位(三億以下的小額貸款不在內)。華東區紡織會議决定在十一月新棉登場前的五六個月內,政府加工代紡的方式,按每週開工四天四夜的比率,運轉全部紗錠的百分之七十七。在訂貨方面,機器、機械、鍊鋼、橡膠等行業都得到了普遍的照顧。在收購方面,公營百貨公司在一個月內即收購了價值一千六百億的百貨用品,如毛巾、衫襪、搪瓷等。
   但政府的大力調整,要看工商業自己能否力求改造,否則調整是徒勞而無功的。所以調整公私關係,同時必須强調企業改造。政府現在利用對於私營工商業的各種扶助,在督促並鼓勵私營企業的改造,例如發放貸款分配定貨時,都以其生產能否保本,勞資是否協調等爲先决條件;並且在各個專業審核小組之下,開始設立檢查小組,經常巡迴檢查,一方面檢查合同執行的情况,同時也督促私營企營改善經營。但是單靠政府的扶助督促總是不够的。企業改造,主要的還須靠工商業者自己的努力。在過去的幾個月來,雖然一部份工商業者仍不肯拋棄舊習慣,舊作風,仍沒有認識到公私兼顧、勞資兩利的意義,但在政府大力扶助之下,其利用政府給予的幫助,努力刷新機構,改善經營万針的企業,誠然不少。自從上海解放一年零三個月以來,上海工商業家在政治認識上的確提高得很多工商業者身受了無情的考驗,發生了本質的變化,大家看出無政府的盲目生產是十分危險的事情,這對將來的計劃經濟,奠定了思想上和技術上的基礎。在政府大力扶植之下,一般資本家的信心提高,開始改造了企業本身。如申新系統六個廠於今年五月八日成立總管理處,使近四十萬枚紗錠由分散經營轉為集中經營後,已初步擬訂了經營標準及簡化成品種類,減低了生產成本。德豐紗廠經多次勞資協商,適當精簡機構,大大地減少了浪費。榮豐紗廠的困難,比較別廠更為嚴重,但由於資方勇於改造,在精簡中,裁汰經副理及總副稽核等高級職員五人,及拿乾薪的「顧問」十□,終於在職工的支持下,挽救了危機,且已做到保本。
   現在,全國各地的工商業情况,都已顯然地開始好轉。諸如開業數字的增加,市場成交量的增加,以及銀行存放款額的增加,都說明工商業確已有了好轉的現象。但這祇不過是一個開始,基本的好轉,還待舉國一致的努力。
   第四件大事,今年的六月裏,中國人民政協第一届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提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草案,並經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八次會議通過施行了。這是反封建鬥爭最有力的一環,也是爭取財經狀况根本好轉最基本的條件之一。這是一件非常的大事,誠如劉少奇副主席所說:「這樣一種改革,誠然是中國歷史上幾千年來一次最大最澈底的改革。」因此在執行的時候,不能允許混亂,更不能允許在混亂現象和偏向發生之後,長久不加糾正,必須要「有領導、有計劃、有秩序地去進行。」因爲祇有這樣,才能「符合最大多數人民的利益。」現在,全國廣大的新解放準,除了一部份地區,因為條件還不成熟,不區備在今年進行土改外,大部份的農業人口,都已熱烈地投入了土改的準備工作中去了。「偉大的成功,决定於良好的開始。」預計這一個中國革命中最基本的歷史任務,必將在全國人民一致的努力下,勝利地完成。
   以上所說的四件大事,有的已經顯示了它的成績,有的因正在進行,所以它的偉大成績,有待將來才能看到。但即是眼前所能見到的這一些,也够使我們興奮的了,讓帝國主義者去發抖吧!我們必須加緊努力,在原有的基礎上,繼續推進。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