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做得太「急」嗎?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35363
颗粒名称: 政府做得太「急」嗎?
分类号: F427.653
摘要: 1950年6月,当代日报社刊登的《政府做得太「急」嗎?》。
关键词: 物價 政府 經濟 金融

内容

有一些工商業者懷疑:金融物價的穩定,固然替五種經濟統籌兼顧,克服困難,造成了堅實的基礎,但也增加了工商業的困難,使得銷路遲滯,資金不足,並使政府在統籌兼顧時揹着更重的負担。如果政府不這樣急驟的收縮通貨,造成市場的突然緊縮,既能漸漸的達到穩定的目的,又不致頓使工商業感到措手不及,遭遇新困難,不更好嗎?
   這話似是而非。三月以來金融物價的穩定,不是政府採取單純的「急驟」的收縮通貨政策所達到的,而是政府執行全國財經統一工作(包括調整收入,精簡節約,統一收支,集中現金管理等項措施),促成國家財政收支的趨向平衡,通貨膨脹的停止所達到的。通貨膨脹的停止,是完全必要的。事實證明,通貨膨脹所造成的對國家社會元氣的損害,是遠遠超過通貨膨脹(即使是和緩的通貨膨脹)對彌補財政赤字和維持虛假購買力所起的作用的。如果今年三月不開始穩定金融物價,國家社會元氣還要繼續受到損害,而且將使國家進一步在財經統一和金融物價穩定的基礎上來從事有效的統籌兼顧和克服困難的工作,也要延遲不知多少時日,而决不可能在今日來着手做去。
   十二年通貨膨脹的規律一旦停止,從表面上看來,似乎是太「急驟」了,這種「急驟」的轉變,當然要使長期習慣於通貨膨脹下,依靠虛假購買力以保持和「擴展」其經營範圍的工商業,感到一措手不及」,增加了困難。但是,在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在新民主主義的經濟制度下,十二年通貨膨脹的規律是一定要停止的。誰也不會說應該繼續膨脹下去,用通貨膨脹的方法來使習慣於舊的經營方法的工商業仍舊一貫地一直在病態中拖延,永遠不得健康。不論什麽時候通貨膨脹的規律一旦停止,商品滯銷的現象就一定會發生,並非遲幾年就可以好些。正相反,虛假購買力繼續得愈久,滯銷也會更巖重。所以工商業在物價穩定下遭遇的新困難,不是由於政府做得太「急」,而是由於他們在十二年通貨膨脹中形成的痼疾,不能不要全部迸發出來。因此,其實是應該說:金融物價的穩定越快,國家財政經濟的健康就越早到來,政府也就越有力量和條件來統籌兼顧,扶助私營企業,並擬訂全國的經濟計劃,來加快謀求新民主主義經濟的好轉和發展。從五月份起,全國私營工商業已經部份開始好轉,即其證明。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