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新中國的幼苗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34506
颗粒名称: 培養新中國的幼苗
并列题名: ——記杭市的兒童保育工作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0年杭州市的兒童保育工作者,突破各種困難,逐步改進,開創這新型的事業。
关键词: 杭州市 兒童保育 培養

内容

兒童保育工作,在人剝削人的舊社會中,原是一種點綴品,剝削級階拔出「九牛一毛」來施捨辦救濟,以掩護他們的剝削。而在今天,培養國家茁壯的幼苗——兒童,則已是新中國建設工作的一部門。雖然在目前經濟困難的情况下,開展保育事業還存在着一定的困難,但是杭市的保育工作者,一年多來,一面在舊的基礎上進行改造;一面突破各種困難,逐步改進,開創這新型的事業。現在全市已具規模的保育院、兒童院、托兒所等共有十七所,已籌備完成即可成立的保育院一所,在籌備中的托兒所五所。現在已容納的兒童,據初步統計有一千九百七十八人,工作人員九十二人。
   在這十七個單位中,有經常開辦的和臨時性質的兩種。有公立私立之分。公立的有浙江省直屬機關保育院、杭州市人民保育院,和已籌備完成本月內即可正式成立的杭市直屬機關保育院等三所。省兒童保育院是去年九月間成立,以「敎育保養革命幹部子弟,減輕直屬各機關婦女幹部個別養護子女的困難,使婦女幹部能積極參加各項革命工作」爲目的。內分小學、託兒兩部,除小學部外,托兒部容納二週歲至六週歲的兒童一百名,孩子們的全部膳、宿、用品完全由院方供給。工作人員二十四人,在保(健)敎(育)合一的方針下,教師、保健幹事、保育員們,分工合作。八九個月來這新興的兒童保育事業,有了很好的成績。市直屬機關保育院性質與省保育院性質完全相同,預定容納市級機關幹部子女五十人。
   杭州市人民保育院,是由僞浙省府所屬的貧民習藝所,僞省立第一育兒院及僞省立育幼所等三個機構接收下來,統一改造而成的。現有兒童二百三十人,其中女的五十四人,年齡從六歲到十六歲。生活由院方負責,依照一般標準供給。全院有三十個工作人員,担負敎養責任。在過去腐敗的管理下,孩子們受重重剝削尅扣,接收時患痧眼的有一〇九人,生頭虱的四四人,有皮膚病的八〇人,營養不良的四·五十人,牙病六、七人,夜盲二人(其中有很多是一個人兼染有好幾種疾病的)。接收後着重保健工作,現在痧眼已減輕,頭虱、夜盲、營養不良現象都已消滅。教育方面也大大改進,採取保敎合一,按文化程度分組學習。今年並開始實行半工半讀,組織三十七人的生產開荒組,已墾出五畝荒地。還有五個十四、五歲的女孩的縫紉組、七個男孩子的製皮鞋組,都有技師領導。在一月份出產白菜一三六〇斤、製成大皮鞋四雙、小皮鞋卄二雙、襯衫卄七件、縫褲腰七〇條、棉衣二件。在實際工作中,培養這些流浪孩子(其中還有小扒手)的勞動觀念,並使他們學習到生產技術。
   在私人主辦的保育事業中,大部份是屬於宗敎團體,帶有救濟性質的,共有十一所。其中除女靑年會托兒所和基督教愛育院附設托兒所兩處是專辦托兒所業務外,天水兒童院、五福兒童院、聖公會兒童院、仁愛兒童院、基督敎愛育院、仁慈堂福幼園、法雲兒童院等七所,除少數兼辦托兒所業務外,大部份因容納的兒童年齡比較大,實際上是等於初級小學性質的。永濟兒童院、新民社兒童院、信望愛兒童院等三所是收容棄嬰、孤兒和流浪兒童,經費由基督教友募集供給,以信望愛兒童院歷史比較久,到現在已經有二十二年了。
   此外屬於個人創辦的有懷誠兒童院和清波托兒所,淸波托兒所是新近成立的一所民辦小型托兒所,由女靑年會及婦聯兩保訓班的三位學員,在非常困難的物質條件下,商借房屋,募集開辦費,在四月十七日成立,現在容納半托兒童四十三人。它內部由於收費很低,經常費有限,因此組織很簡單,但是她們對這新興事業,抱着無比的信心,以極大的熱忱從事工作。的確,根據目前財經困難的情況看來,民辦的小型托兒所,正是今天發展托兒事業的一個主要方向。一切依靠公家,抱着等待觀望的態度,像鉄路局、郵政局、電信局、小敎聯、浙大等單位,籌備了四五個月,仍無結果。
   上面提到的各單位,除類似小學的幾所兒童院,在寒暑假期依照一般學校放假外,其餘都是經常性的。臨時性質的托兒所是適應農村中需要而產生的,辦得有成績的有金沙鄉農忙托兒所。翁家山小學也曾趁放茶假期中辦理托兒所(不收嬰兒),但因敎師都是男性,所以成績不大好,辦一個月就結束了。
   農忙托兒所是杭市敎育局在一方面幫助部份直接參加勞動的農民克服孩子牽累的困難,使能安心生產,另一方面是培養典型,創造經驗,以便將來經濟條件好轉時,有計劃、有步驟的廣泛開辦的目標下,輔導辦理的。該所由裏西湖小學與靑石橋小學合辦,設在靑石橋小學內。地址在西湖區金沙鄕靑石橋村(在玉泉後面)。靑石橋小學是本學期新開辦的單級小學,因爲校中年歲稍大的學生在農忙時(主要在採茶季節)都要參加勞動,所以學校從四月中旬至五月底,要放一個半月「茶假」。該校徐式如校長商請裏西湖小學校長施毓英合作,並得到敎育局的支持,發給五十個折實單位的經費,便决定在「茶假」期中開辦農忙托兒所,容納了四十九個兒童,分爲三班,大班二十人,由四歲到十歲。小班十八人,由十七個月到五歲。嬰兒班十一人,由三個月到十四個月。工作人員除本校的敎職員工三人(均係女性)及裏西外湖小學施校長外,中間曾由市婦聯保訓班派了兩位學員前往協助。從四月十七日開始,預定至五月底結束。但由於她們這一個半月來的工作負責,已深深獲得農民信任,完全消除開始時的不願意將孩子送往托兒所,怕她們不會照顧的顧慮,到今天看到孩子長得更健康活潑,而要求在插秧期中,再繼續辦下去。比如僱農王仕朝夫妻,去年因爲兩人都要上山採茶,將三歲的女兒王秀劍留在家中無人照顧,因此瞎了眼睛,今年將王秀劍和她的小弟弟(出生剛四個月)都送入托兒所,保養得好好的。現在校方得到敎育局的同意後决定由六月一日起續辦第二期。校中一日起復課,托兒所另借一座房子,由婦聯保訓班派去三個學員,担任工作。敎育局每月負担六十個折實單位的經費。一面並計劃逐漸轉向民辦與公家指導相結合的方向。在人員方面,擬敎育幾個農婦作為幹部。經費方面,由區政府代覓荒地,實行變工墾荒,將生產成果作爲明年農忙時間辦托兒所的經費,這樣使羣眾切身需要的事情,由羣眾自覺互助的去開辦,才能够廣泛展開。
   ×××
   今天環顧杭市的兒童保育事業還不過是在萌芽,今後由於廣大婦女參加工作,和新興的托兒事業取得了社會多數人的信任,對於托兒所的要求將日見增加,保育事業大規模的開展,將隨整個國家經濟情况日益好轉而到來。(岳山)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岳山
责任者

相关机构

相关地名

杭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