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悠久歷史的嘉善「干窰」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32400
颗粒名称: 有悠久歷史的嘉善「干窰」
并列题名: 由手工業走向機製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0年当代报登载对于嘉善「干窰」这个地方的介绍。
关键词: 当代报 嘉善 干窰

内容

(本報嘉善訊)「干窰」這個地名,凡是在江南的人,大都知道它是一個出產磚瓦的的地方。據考□所謂干窰,因為那邊首先建立窰墩的人是姓干,從明朝萬歷年代到現在,不僅窰墩代有增加,並已從土法改進到最現代化的方法了。
   本來洪家灘的窰墩數量比較干窰爲多,謂干窰之所以較洪家灘出名,是因爲歷史的悠久。
   干窰是個小小的市鎭,街道很窄狹,商業却勝過於附近的西塘和魏塘。沿鎭一帶的土壤,細膩光滑,具有韌性,最適宜於製造磚瓦,鄰鎭的農家任何一家的老小男女,都把打磚坯作爲唯一副業,他們從田裏挖出泥來,經過搗碎、篩細、和水、搞勻、拍擊各步手續後,才用金屬品或木質製成的模型加以範圍;再經修飾、風乾,方可砌入窰墩,調劑水火,製成磚瓦。每一次燒窰時間,需時五天至七天,要片刻不能斷火,更要時時澆水。燃料是用稻草的。
   爲要適應現代的需要,新式的磚瓦廠就應時而興,它們已能應用水牛踏泥,用引擎動力碾泥塊螺旋轉動機製洋瓦坯,每個磚瓦廠的分工都很嚴格、裝窰、出窰、澆水、燒火各有專職,外行不能勝任。所出產的洋瓦洋磚,如白色的嵌牆瓷磚,嵌化的舖地瓷磚等應有盡有,它們都是用機器來引用氣壓製成的。大約每天每人可以製成瓷磚六百塊。只因經過了日本帝國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十多年來的經濟榨取,價格低落,市場減少,燒窰事業漸成強弩之末。自解放以來,政府已注意這具有悠久歷史的民族手工業在不久未來的經濟建設高潮中,干窰將會從復興得到發展。(先)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