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業困難與長期通貨膨脹(下)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31367
颗粒名称: 工商業困難與長期通貨膨脹(下)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0年4月25日当代报登载“工商業困難與長期通貨膨脹(下)”连载内容。
关键词: 当代报 工商業 通貨膨脹

内容

三產業資本
   家
   現在要說到產業資本家,即工廠經營者。
   通貨膨脹中一個必有的現象,爲物價不斷高漲,爲輕幣重物。凡是戰前成立的工廠,一般說,在通貨膨脹中,實力是只有縮小的,其在通貨膨脹中成立的,因爲「輕幣」的關係,集資比較容易,因為「重物」的關係,經營上比較容易。不論製造出來的東西是臭的爛的,不合標準的,因爲一般社會貧窮,購買力低下,買不起高檔貨,以及囤戶衆多的關係,出品的銷路是不成問題的,所以在通貨膨脹中,一般工業也是不問前途可以畸形發展的。
   「背頭寸」,是通貨膨脹期中,工業經營的一個特點,其起源也還是由於事實的逼迫。通貨不斷貶値,吿訴工業家最初不能保藏貨幣,其後又告訴應該先買原料,後賣成品,後來又告訴應該囤積原料成品而不賣,結果是不能不背頭寸。另一個原因,是原有的資本被通貨跌價所冲毁了,因此,爲了正常週轉,不能不背頭寸。不過背頭寸是有限度的,大工廠背頭寸的成份小,抵銷作用小,在通貨膨脹中一般說實力是縮小的,小工廠背頭寸的成份大,抵銷作用大,在這過程中很有徼倖擴大範圍的。在這時期中,工廠資本和工廠經營應該有的關係,沒有人會去理會了。
   產業資本家通貨膨脹中的抵銷作用,一種是從背頭寸,即負債上面、另一種則是在貨幣工資的一方面,因為他實際上等於沒有工資負担。反動政府雖然後來想出生活指數的方法,來保障工資收入,可是生活指數原則上是平均數,而生活費用的支出,决不可能是平均的,(譬如月初米價每石一萬元,月終米價三萬元,平均數爲二萬元,而工人到月底去買米時的支出,是實價三萬元,並非平均數二萬元。)因此,工資的支出,在商品成本上的地位是大大縮小了,而在成本會計上更不成爲條件,只要多留一些存貨,工資的負担是不會使工廠發生多少困難的。從通貨膨脹中成長的工廠,一般都有人事膨脹之病,這就因爲產業資本家沒有把工資算在成本裏面的緣故。
   製造技術,在通貨膨脹中沒有人去研究它,眞實的生產費用,也沒有人去加以準確的估計、在高利貸下,利息的担負旣成爲工廠開支和商品成本的最大部份,所以眞正的製造盈虧,已經沒有人去注意它。換句話說,一個兢兢業業於百分之五或百分之十正當利潤上着眼的眞正工業家,他的事業收益也許不及一天到晚在舞廳酒樓胡鬧的投機工業家,偶然間的靈機一動。通貨膨脹期中工業家的成功,不在製造上的技術,經營上的技術,而變成爲投機的技術,買空賣空的技術。
   上面這兩個事實,前一段是說明工業家爲什麽不能免於負債,或內容空虛的原因,後一段是說明爲什麽工業家在技能上的失敗,沒有具備生存條件的原因。生產事實的利潤决不可能有百分之一百的,而他們在通貨膨脹中因幣值變動而發生意外損益,即遠過此比例。這就是說,技能稍差的工業,不講究減低生產成本的工業,在通貨膨脹中是可能掩護的,可是幣值穩定之後,這種弱點就沒有辦法掩蔽下去了。
   還應該附帶說明的一點,不少工業曾經在通貨膨脹中向反動政府分得一些通貨膨脹的利益,這就是所謂「生產貸款」,一般產業資本家從來沒有想到這些貸款的不當利得性,反以爲這是應該得到的利益,這更使他們經營上走上了不準確的方向。
   四商業資本
   家
   金融資本家,產業資本家所遭遇的困難是這樣的。至於商業資本家呢,在通貨膨脹中,一般看起來商業是很繁忙的,這主要原因是在囤貨的活動。一個主婦,在通貨膨脹中,不但會去囤金鈔,囤綢緞衣料,囤肥皂火柴,甚至會去囤積連名稱性質都不知道的化學原料,譬如「沙利西酸」。不但是囤積而已,有時還預測市價的漲落,隨時買進或賣出,那自然都是一切商行的生意經。在通貨膨脹期中,報紙的分類廣告特別發達,尤其是中儲劵時代的西藥行,廣告裏公開登出,買入或賣出的價格,這些都是爲零星小囤戶服務的。有許多囤戶則以大商店形式而出現。這些商店的經營万法中,一種是趁物價劇變中的買入賣出,另一種就是背頭寸。背頭寸和買賣繁忙,都不能不僱用很多的僱員,正當的顧客反而不是他們的營業對象。凡是在通貨膨脹生活過來的人,是不會忘記商店對待顧客那一副冷酷的表情的。
   在通貨膨脹中,所有的購買力,以及預支的購買力(負債),蓄積的購買力(存款),如數變成了商品,而一切商業資本的主要營業,原來是靠買賣多而差額大,通貨膨脹造成每一個人、每一個家庭,都變成小型囤貨商店,通貨安定了,他們的購買力是停止了,所以商店裏的一切顧客是突然減少了。
   可是一切商業資本是靠商品買賣過活的,買賣可能停滯,經常開支還是有的,如果有負債的呢,利息的負担又沒法在漲聲中轉嫁到顧客頭上去,因此,商業資本在這個過程中,很多是吃盡當光的。
   通貨膨脹增多一般人的貨幣知識,國民黨反動政府時代,法幣外滙貶值那一天,上海四大公司必然會擠滿了人,而許多大小官僚一切所謂消息靈通者,很早就做起囤積買賣了,金圓劵時代,一個學法律的小官僚,會特地從南京趕到上海做一注不大不小的股票買賣。照這樣說、在通貨膨脹期中,任何人是無法守本位的,作家、敎授、新聞記者、醫生、律師,都可以變成爲小商人,那就無怪商業資本的發達了。
   五結論
   這裏就可以做結論了。
   私營行莊的困難,不是增資可以解决的,增資增加他們的收入是有限的,主要還是在業務上的打開,可能則存,不可能則不存。
   工廠一部份的困難可以從增資中獲得解决,如果是實力不足的話;技術有缺點,則應該從經濟核算上着手。製造對象不合需要是另外一件事。
   商店的困難,增資可能解决一部份,但是主要的還是在今後的業務。
   這一篇短文,只是敍述工商業在通貨膨脹中的關係,沒有談到工農和一般生活。關於服務於通貨膨脹中工商業者,一般說,總的數量是增多的,這許多人的生活是依靠在因通貨膨脹而發生種種不必要的行爲上,如囤貨買賣,打聽市價,計算外滙,票據交換等等。這一些人的來源,一部份是放棄了原來的職業不幹,在社會生產總和說,是減少的。總而言之,通貨膨脹不但是一種剝削行爲,而且對社會是一種大浪費大消耗行爲,人力物力的損失是不可勝計的。工商業從十多年通貨膨脹中過來,除了重新打基礎以外,是沒有別的路的。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章榴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