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區别地主與富農?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30063
颗粒名称: 怎樣區别地主與富農?
分类号: F129.71
摘要: 1950年4月,读者答问“怎樣區别地主與富農?”。
关键词: 读者答问 區别 地主 富農

内容

周大惠先生:
   地主與富農的區別,主要是根據勞動與附帶勞動來確定的。如家中有人每年有三分之一時間參加主要勞動(如犁田、蒔田、割禾、挑担、運輸、紡織、行醫、敎書等重要勞動工作都是主要勞動)就叫有勞動,如非主要的勞動,均叫做附帶勞動,富農自己勞動,地主自己不勞動,或只有附帶勞動。故勞動是區別富農與地主的主要標準。
   但是,如果自己不但從事主要勞動,而且主要依靠自己勞動生活,一部份地租或僱工剝削的分量不超出百分之二十五者,應是富裕中農。
   因此,你們應屬何成份,應根據此標準待你們當地評定成份時,經羣衆評定。錢文興、王一心先生:
   你們原先均係種田生活的農民,但後來又從事了其他職業,關於你們階級成份的劃分,應根據二方面來研究:
   (一)看你們生活主要來源是什麽?如果是經商、或從事手工業、或做工,那末,你們的成份,就是商人、手工業者、或工人。
   (二)如果你們的生活以農業收入爲主,就要看出租或僱工耕種等的剝削分量佔總收入的多少?如不超過百分之二十五,就是中農,如果超出者則是富農。季孝先先生:
   劃分階級成份的標準,並不是單看土地佔有的多少,而主要是根據這些生產資料佔有所產生的剝削與被剝削關係。如果是勞動致富,添置了土地,但不剝削人,或有輕微剝削(不超出總收入百分之二十五),那末,成份仍然是中農。如果剝削分量超出百分之二十五,同時已連續這種剝削生活三年以上者,才能改變爲富農成份。陳友仁先生:
   你們如須弄清自己的成份,可查閱中共中央一九三三年的兩個文件及任弼時同志關於土改中幾個問題的報告。金惠芳先生:
   (一)如果承種人因承種期滿確實不願承種而提出退佃時,當可轉租或自耕。
   (二)關於減租繳租及公粮問題,你可呈請當地政府和農會依法解决。
   (編者)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周大惠
相关人物
錢文興
相关人物
王一心
相关人物
陳友仁
相关人物
金惠芳
相关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