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由来已久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29188
颗粒名称: 秧歌由来已久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0年4月1日,当代报刊登一篇介紹秧歌由来已久的文章。
关键词: 当代报 秧歌 黃梅

内容

秧歌的歷史是很古的。在元朝就有文人學士在仿作了。元朝劉銑的『桂隱集』卷四中,就有仿作的五首『秧老歌』。題註云:『效王梅邊體。江南農夫插秧,上下田長歌相應和,其詞似竹枝而加淺直。』(『王梅』,應當是『黃梅』之誤吧?『黃梅調』到現在還流行在皖南寗國及浙西淳安等地鄕間,而且還能組成一種名爲『三脚班』的戲劇。)劉氏的仿作茲選錄二首如下:『五更負秧栽南田,黃昏刈麥渡東船。我家麥田硬如鐵,他家秧田靑如秧』。『前年東家得早禾,去年西家粳稻多,我家今年定何似?努力耕作無奈何』
   由以上的材料,可知:㈠秧歌在元朝稱做秧老歌;㈡可能因爲風行於湖北的黄梅,故即以地名名調;㈢内容原是歌詠農家耕作之事,所以劉銑在仿作時也未超出原來的範圍。
   清代乾隆年間,戲曲作家蔣士銓在他的『採樵圖』一劇中,亦有關於秧歌的記載。劇中寫王妃也愛聽秧歌。有四個農夫唱道:『秧田方方似棋盤,路徑分明井字寬,各有田塍做堤界,他家秧好莫偸看。』………蔣士銓和劉銑都是江西人,這點很值得注意。——江西在秧歌史上或許有很輝煌的歷史吧?
   秧歌在杭州,幾十年前也是風行過的。清同治年間范祖述著的『杭俗遺風』『太歲上山』一篇說,立春前一日,官府們要親往慶春門外迎請『勾芒』之神;娛神的除了鼓吹、台閣、地戲之外,就有『秧歌』和台閣、地戲並列,可見這『秧歌』除了徒歌以外,應當是還有『舞』的。
   從它久遠的歷史而說:秧歌眞是道地的農民之歌。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嚴陵子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