紹興的平水綠茶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29171
颗粒名称: 紹興的平水綠茶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0年4月1日,当代报刊登一篇紹興的平水綠茶。
关键词: 当代报 平水綠茶 龍井茶

内容

(本報紹興訊)在浙江,除了杭州的龍井茶外,紹興的平水綠茶也挺有名氣。在這裏記者把它作一概略介紹:
   紹興的平水綠茶,由於土壤關係,色、香、味得天獨厚,自一八九〇年起,即運銷外洋,『平綠』在國際市場上已有悠久歷史;最全盛時代,是一九〇六年,運銷總數在二十萬担以上,不但爲本省特產輸出之翹楚,亦爲全國主要輸出品之一,後來因爲印度、錫蘭、荷印、日本、台灣等茶先後掘起,出品講究,在帝國主義的傾銷政策之下,奪取市場,而反觀國內製茶業,墨守舊法,生產萎縮,銷路相對銳減。在反動派時,由於僞中央信託局停收箱茶,農民銀行茶貸有名無實,因之紹興千萬茶農茶商都面臨困境。
   解放後,由於紹興土產公司大量收購,人民銀行一再貸款,不但挽救茶農的生產,而且也調劑了城鄉貿易,做到了發展生產,繁榮經濟。
   講到平茶栽培,在一本『剡錄』書上這樣說:『會稽山茶以日鑄(地名)名天下,入王都奉召府供』。那時是只有統治階級享受得到的淸品,到了隋唐以後,茶的聲譽一天大似一天,飲用漸漸普遍,僅有日鑄嶺一些茶棵已不够供應,於是就有紹興府屬的各縣農民開始栽培茶葉,先是試種,後來就慢慢推廣,逐漸改良,把平水茶精製爲圓形綠茶,暢銷國內外。
   所謂『平水茶區』,是包括紹興、蕭山、諸曁、上虞、新昌等縣,根據一九四七年調查,平茶製茶廠商,計紹興卄四家,嵊縣十九家,上虞四家,新昌三家,餘姚二家,諸暨二家,此外更有奉化三家,鄞縣三家,杭州二家。
   產茶區土質,平地多爲富於有機質沙地壤土,山脚多粘土,高山除少數岩石外,多屬黃色或赤色之沙土,或礫質壤土。
   紹屬各縣所產的茶,多集中在紹興的黃壇、王化、湯浦、石壇,上虞的章鎭,嵊縣的雙江溪,諸曁的楓橋,這些茶葉通稱爲平水綠茶,分南山貨與北山貨,如童家嶺、西白山、孫家嶺一帶的茶稱爲北山高,茶厚汁濃。長橋、平水、橫溪的茶,地平土淺,葉薄汁少,稱爲南山平地茶。製洋裝大幫(外銷茶)北山多於南山,土裝插花色的南北對榀。
   茶的製造大別為兩種、一種是洋裝大幫,一種是土裝插色,洋裝是依毛茶本身原有的大小輕重,經過人工的『篩』,與『風扇』的方法,再把茶葉分爲級次,組成各種花色。土裝插色製法,用人工,按照市場上需要,仿製各種花色。本來很粗很大的茶葉,可以用木礱或側刀改造成細小茶葉,顏色不純粹的,用三魚黄、滑石等有色顏料,加以黑煤摻入,或用糯米粉混入。這種以僞亂眞,魚目混珠手段,我們希望檢定箱茶時特別加以注意!
   今日是人民的世紀,我們茶工不再是茶廠老闆僱佣者,而是新中國的主人。因此,努力種茶,仔細製茶,在人民政府大力扶植下,我們紹興平水茶葉前途,一定會走上欣欣向榮的大道!
   (王實善)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王實善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