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羣衆生活在一起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24045
颗粒名称: 和羣衆生活在一起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50年1月28日当代报登载的关于深入羣眾,建立新的世界觀和人生觀的文章。
关键词: 当代报 羣眾 智識份子

内容

「靑
   春作賦,
   皓道窮經
   」的士大
   夫生活,
   曾經是被
   中國的讀書人所神往着的。可是,能够享受這種悠閒淸福的人,是極少數的。除了地主階級子弟之外,只有若干賣身投靠,為地主、官僚所豢養的讀書人,偶而能獲此「幸運」。
   大多數的讀書人,則被封建帝王引入「十年窗下,一舉成名」的幻想中,把靑春、精力埋葬在那些僞造,纂改歪曲於典籍中,企求在里面覓取「學優則仕」的「進身之階」。
   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的智識階級。他們永遠沒有勞動,一輩子是過着剝削,寄生的生活。他們本身就是大小地主,或破落地主。只要取得一個起碼的功名:「秀才」,他們就有了剝削和寄生的政治依靠。
   這些歷史上的士大夫,和近代智識份子相比,是有着基本不同的。近代智識份子大多是出賣精神勞動而生活的,這是資本主義發展的結果。可是,在舊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國走出來的近代智識份子,尤其是在農村,也或多或少遺留着舊讀書人的剝削的意識,他們也幻想着望上爬,有的爬上去了,壓在人民的頭上。有的則當了「地方士紳」,靠剝削生活,但大部份還是和大多數人民一個樣,受着經濟壓迫和政治壓迫。因此,他們也不滿現狀,當革命高潮到來時,他們也能熱烈地參加鬥爭,可是一遇挫折,就動搖徬徨,失去信心。中國革命二十多年的歷史,完全證明了這一點。
   有人指出,中國的知識份子,「境順則儒,逆則道,再逆則佛」。可謂一針見血之談,所謂境順,當然是爬上去了,成爲御用的工具:儒。境逆,則逃避現實,談佛論道去了,客觀上又恰恰幫助了反動派的統治,起了麻痺人民的作用。
   中國共產黨二十多年來的革命歷史,給了知識份子以很大的敎育,使很多智識份子脫胎換骨,成爲民族的精英。今天,人民革命事業已基本勝利,智識份子的改造,已成迫切課題,研究討論,掀起了高潮。而萬流歸宗,一句話可概括:到羣眾中去!
   只有深入羣眾,和羣眾生活在一起,體驗羣衆喜怒哀樂的眞實感情,才能培養自己的羣眾觀點,建立新的世界觀和人生觀,澈底改造自己。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