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糧繳得好全國解放早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23053
颗粒名称: 公糧繳得好全國解放早
并列题名: 溫州玉環慶元龍游等縣各鄉農民熱烈集體繳糧
分类号: F129.71
摘要: 1950年,浙江省溫州、玉環等縣各鄉農民熱烈集體繳糧。
关键词: 公粮 缴纳 农民

内容

(本報玉環訊)坎門合垟鄉河里村羣衆於十二月卅一日,發動集體送糧運動,起先村幹部們說糧太重了,沒有信心完成任務,後經工作同志進行動員與思想敎育,說明徵糧的意義,幷拿蔣匪時的苛捐雜稅來對比算賬,才把村幹思想打通,再通過幹部動員全村羣眾,工作就順利開展了,一個老農民說:「我們先前都把眼光放在脚尖上,現在才知繳糧是爲長遠利益打算的。」接着,村幹自己先繳糧,然後動員大家集體交糧。十二月卅一日早晨鑼鼓一響,大家都鬧哄哄地起來,吃過早飯,谷子都担出來了。進城時前面爆竹劈拍劈拍發響,後面搖旗的,打鑼的熱鬧非凡。二百多担谷子,像一字長蛇陣,走到大街時,縣政府同志出來歡迎,拍掌、唱歌。街旁的人也都笑着迎接他們。送糧隊的人,一邊笑着,一邊擦着汗,興奮地忘記了疲倦。
   這次河里村集體繳糧以後,塘垟村的農民當夜開起羣眾大會,商議要與河里村比「比,雖繳遲了一點,但只要大家努力,還可以做到繳得更好,更燥、更齊。打石倉的農民羣眾也在積極籌備,並向附近各村提出挑戰和保證。現在繳糧運動,正在全鄉各地展開中。
   (本報溫州訊)本市南田鄉農民,在農協會的領導下,響應政府「集體繳糧」的號召,乃於本月七日上午,動員全鄕鄕民,載穀二萬餘斤,以鑼鼓爲前導,集體至市區花柳塘糧倉繳納。溫州市集體繳糧,此舉係屬第一炮,故沿途行人皆駐足而觀,向自覺自願地集體繳納農業稅的農民,深表敬意。(郁、七日)先放第一砲又好又響亮(本報慶元訊)城廂區後田鎭周墩村共七七戶,內小地主二戶,佃富農一戶,富農一戶,中貧農四五戶,僱農一戶,受反動派長期的摧殘榨取和壓迫,羣衆是窮困的。本縣找定該村為徵收農業稅的試驗村,該村羣眾經過了徵糧工作隊的反覆宣傳敎育,覺悟提高,打破了怕減了租不够交糧的顧慮,對合理負担政策也獲得深切的了解,都表示熱烈的堅決的擁護,說:「這是自己的事情,送糧到前方打倒蔣奸賊(介石)我們沒有一個人不高興的!」吳友慶的母親說:「你們來了,我的兒子也不要再逃到外面去了,壯丁穀也不要出了!」
   去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傍晚,縣府發出通知單,該村農民立卽集合討論,情緒很高漲,一直討論到夜深十二點鐘以後,並組成了七個送糧小組。農會會長周其昌向大家保證說:「我們周墩村先放第一炮(第一個村交糧),應該放得響亮;明天我們一定要交好、交快、交足、交乾不交毛,不能讓周墩村丟臉!」第二天(二十三、淸早,天還毛毛亮,全村男人、小孩、婦女都動員起來了。樂隊在前敲着鑼鼓帶頭,舉着一面紅旗,上寫着大字:「周墩村送糧隊」後面是樸實的農民挑着穀子,脚上染滿了泥土,臉上掛滿了汗珠,他們像是體會到「光榮」而熱烈興奮。
   許多農民還在籮子上插着紅綠旗,旗上寫着動人的口號如:「前方打勝仗,後方送公糧,解放全中國,功勞是一樣」。「繳好糧)送前方,打到台灣捉老蔣」等等。街上許許多多的老百姓都從家裡跑出來驚奇的看着他們。後田街好多人議論說:「在反動派時期要警察來吊來押,現在却這樣高興,還用鑼鼓送,好像什麽喜事,眞是從未羅(看)着過。」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周其昌
相关人物
吳友慶
相关人物
蒋介石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浙江省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