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認識的蔣介石(四十七)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20455
颗粒名称: 我所認識的蔣介石(四十七)
分类号: G127.653
摘要: 1949年12月23日,当代报发表了一篇我所認識的蔣介石(四十七)之找我到河南查看陣地的蔣介石。
关键词: 蔣介石 历史 人物

内容

找我到河南查看陣地的
   蔣介石
   我從舞陽到了葉縣。縣長抓到兩個日本偵探,一男一女,男的有二十歲,女的有四十歲,穿的衣服很破爛,我到了縣公署,縣長就報告了這件事,我請縣長帶來看一看,女的裝啞巴,男的裝結巴,他們作的工作大概就是雜在難民裏頭,造謠言說:日本人到了什麽地方,來恐嚇人民,還有就是偵探我們後方的情形;那個靑年的日本人聽見人們說是馮副委員長,眞是從脚上就使起勁來,從脚上,到胸直到眼的注視。我對縣長說:對於這種軍人作偵探要特別優待,使他們供出一切計劃等等來。
   從葉縣到禹縣,在路上過一條大乾河,這河的河道只有一尺深,寬却有一、二里,看那樣子不下雨就乾了,一下起大雨來,河水就出了漕,兩岸就都被淹了,假如這道河能加上人工,用現代的機器,挖它三丈深,二百丈寬,兩岸用石頭和洋灰把它砌好了,再打幾道大壩,水存起來就不怕旱災,有了船閘就便利運輸。現在看這光景和原始時代一樣,沒有加一點人工,平素裏一點水都不積蓄,天若一不下雨就會鬧旱災。
   到了禹縣,原名小禹州,很多年來在中國的藥材買賣都在這裏集中,不論廣東,四川,東北各省來的都要在這裏薈萃一次,然後再分散到別的地方去。近來因爲這地方火車不通,已蕭條了很多,此地縣公署有幾十通石碑,都是全中國最好的字帖,大概是那一位最有思想的縣長或是州官找很有名石工,用最好的靑石刻的,這些東西名叫「禹帖」。我在這裏買了兩份。現在的縣長把那石碑封起來了,說是怕把石碑拓壞了,要保存,其實不必這樣,任着人們多拓一些玩,旣可以使窮人們有飯吃,也可以宣傳文化。卽使要保存古蹟,也可以用別的方法,何必定要封起來呢?
   從禹縣經過夾縣到襄縣,在夾縣看見一位姓趙的,原先當過師長,我對他說要預備打游擊才好。在襄縣看見□中秀,苗是本地人,在這裏作生意,還□一個很好的中學,因爲他好說老實話,得罪了縣長,也坐過兩次監。在這幾縣看見的長處,就是河北省來的難民或是住在廟裡或是住在公共的地方,本地的人輪□管他們飯吃,都尊敬像客人,招待他們;但是也免不了特別的事情,有幾位由河北來的有錢人家,帶着幾隻金鐲子和金耳環在城裏城外故意□顯露富有,被人們搶了個乾淨。由此可見就是逃難,若自己不認識環境,也是非倒霉不可。這一路志願當兵的靑年約有一、二百人都叫張公幹帶着送父張自忠將軍去了。
   就是這個時候,我們在前方的軍隊由徐州退下來,張自忠將軍奉命掩護退却,所有的軍隊全部退走了,張自忠這一軍在後方。張將軍又叫他的軍隊□前方走,他自己帶着參謀長張克俠和參謀副官跟着走,張將軍的汽車把傷兵運走了,他的幾匹馬駝着病兵走了,他自己步行了兩天的路□碰見一個老百姓對張將軍說:他家有匹小驢,被一個張將軍的士兵騎走了,張將軍馬上叫人把騎驢的找到,問那個老百姓:「是不是這個驢?」百姓說:「是的。」張問那個士兵:「軍隊的紀律不許拉人家的牲口,你知道不知道?」那個士兵說:「我錯了。」張將軍哭着說:「這是國家的法律,我沒有法子救你!」當場把那個士兵槍決了,把驢還那個百姓。張又向那位老百姓道了歉說:「我的兵騎走了你的驢,對不起你,是我敎育不好。」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馮玉祥
责任者
蔣介石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河南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