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會見記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20232
颗粒名称: 斯大林會見記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49年12月21日当代报刊登的洛克吉夫叙述的有关斯大林的事迹。
关键词: 斯大林 戰士 情緒

内容

洛克吉夫作
   這件事情發生在一九一八年十月底。我們的部隊駐紮在察里津近郊,它不久前才編入紅軍第十師。劇烈的戰鬥剛剛結束,我們給了白黨一個很好的敎訓。
   戰鬥過後得到一個很短的休息機會,戰士們在修整服裝、擦槍、縫補衣服。還需要告訴大家說,當時我們的物質待遇和裝備都很壞。例如在我底砲隊裡,每門砲只有七發砲彈——兩發地雷彈、兩發榴霰彈、三發榴彈。整個師只有一門六吋口徑的大砲,我們很自豪地把它叫做「革命的母親」。隨便什麽時候、只要它出現在某一個團裏,那麽這個團的戰士們底情緒立刻高漲起來。步兵的裝備更是糟糕,一部分人拿步槍,另一部分人拿獵槍,有很多人則抱着一枝普通的鳥槍。戰士們的子彈袋從來沒有裝滿的,每人只有十發或十五發子彈。
   有一天晚上,我們得到通知,斯大林和伏羅希洛夫同志明天要到我們這裏來。大家忙得不可開交,開始整理部隊。戰十們忙着擦槍、擦砲,趕緊縫補自己的軍衣。
   檢閱的日子來到了。全師人都站起隊來等着。在站着步兵的左翼忽然喊着「烏拉」。原來我們的部隊是在歡迎斯大林和伏羅希洛夫同志的來臨。
   斯大林和伏羅希洛夫同志環繞着我們的整個師團走過去,指揮員喊着「稍息」的口令。伏羅希洛夫同志偶然站在離我們砲兵不遠的地方與指揮員們談話,在這個時候,斯大林同志離開了他底同伴向我們這邊走來。他向那門站在我身旁的大砲走來,斯大林同志問:
   砲兵指揮員是誰?
   ——是我,洛克吉夫——我囘答,而且我把左手放在帽簷上向他報告。我的右手是用繃帶吊着的。
   斯大林同志首先問我的手怎麽啦。我囘答他,我底手在大釆布爾尼克附近戰鬥中受了傷。斯大林同志勸我到察里津軍醫院去醫治。
   ——我到師部醫院換綳帶——我說。
   ——洛克吉夫同志!——斯大林同志親切地說——野戰醫院對你幫助不大,你會要得破傷風病的。我勸你還是到察里津去一趟吧………——他用一種父親式的關懷拍了拍我底肩膀。隨後他又問到指戰員們的情緒,問到我們的物質待遇及裝備狀况。
   談到這些情况時我率直地說了:我的一門炮已經壞了,戰士們的子彈常常感到不够用,而服裝供給的問題,更是值不得一提。
   斯大林同志微微地笑了一笑囘答:
   ——沒有關係,洛克吉夫同志、盡我們最大的可能幫助你們。
   自然啦,斯大林同志的話並不是白說的。過了沒幾天——五、六天之後,壞了的大砲換上新的了。補充了很多砲彈和子彈,發給指戰員們新的被服。全師的人時常談到斯大林同志對我們的這種關懷。指戰員們的戰鬥情緒達到了空前未有的提高。我們很快地出發了,並以新的力量粉碎了白黨。
   已經過去了很多年了,然而,斯大林同志及他那種親切的微笑和他那一種特別親切的,意味深長的視線,現在仍時常出現在我底眼前,好像他昨天才跟我談過話似的。
   我已經四十四歲了,但是,我準備遵照斯大林同志的第一次召喚再次担任砲兵指揮。現在,我像一個紅軍戰士一樣的在工廠裏做工,我要警惕我自己的工作崗位,我要像斯達哈諾夫式的工作着。
   我衷心地希望着我們敬愛的斯大林同志萬壽無疆。
   (秋江譯)(轉載大連實話報)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秋江
责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