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鄕半月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19625
颗粒名称: 下鄕半月
并列题名: 六天中辦成了婦女班
分类号: G210
摘要: 1949年12月杭州市新市區的石蓮村,在農協會幾個女會員的帶頭下,六天中辦起一班婦女識字班來。
关键词: 下鄕 婦女 識字班

内容

仗着農協會幾個女會員的帶頭,在這個從來沒有一個讀書人的石蓮村(在新市區),居然在六天中被我們辦起一班婦女識字班來。
   我們一組六個人,都是幹小敎工作的,爲了配合縣裡的下鄕任務,來到石蓮村。
   一天傍晚,我們每人揹了一個小被包,從縣裏跑到村上。三十里路的行程雖感疲倦,精神却仍是挺旺壯的。當晚,就和農協會的幹部作一次初步的認識。
   一個打着兩條小辮子,臉上泛着兩個小酒窩的女孩子,先使我對她發生好感。開會時,我又和她坐在一起,起先,她還有些怯生,幾句話過後,女孩子間的友愛通過了我們倆,我知道她名喚王玉琴,十八歲,是農協會婦女組的中堅份子。
   第二天,我就去找她,從她的友誼的橋樑上,我又認識了五個婦女小組的姊妹。我敎她們結羊毛衫,和她們講大西南的解放,許多人都圍了攏來,不久,我們就搞得同自己的姊妹一樣。
   農協會收到了縣裡的公事,沒有人看得懂,我們替他們看。王玉琴站在我旁邊很感慨地說:「要是我能够識字,那就多麽便利。」
   「識字嗎?很容易,我們就要開辦婦女識字班了,你們都好來讀書。」
   「好極了!」王玉琴跳了起來:「我一準來,我還得去發動一班姊妹們都來。」
   我們對她的熱心很高興,大家鼓勵她。
   次日、天方破曉,王玉琴便跑來拉我起身,說她昨天和小組中幾個姊妹跑上半天,已發動了十八個婦女。她們起先怯生,不肯來,後來經她明白的解說。又知道是我們幾個同志在敎,才都願意來了。
   我們從這天起,接着三天工夫,每天日裡和王玉琴她們在整個村子裡做發動工作,挨門挨戶的奶奶、嫂嫂、姊姊、妹妹的喚,凡是我們會做的,情得的事情,都幫她們忙,許多婦女誰也覺得我們可以親近,自動報名加入婦女班的也不少。
   是到村子裏的第六天下午,那所土地廟突然熱鬧了起來,神像已被搬掉,大殿上排列了許多書桌和櫈子。王玉琴她們幾個婦女組員,滿臉笑容的路進路出招呼人,三十五個婦女——最大是五十二歲的陳三寳奶奶,最小爲十一歲的李阿小,都嘻開了嘴,在上新生活的第一課。
   農協會主任石有富說:「我們石蓮村自從有村以來,從沒有過一個識字的人,這次仗着縣裡。的幾位女同志的發動,和本會幾個女會員的熱心,居然開起婦女班來了。我們不甘落後,在五天以後,也將開辦一班成年男子班,好讓石蓮村裏的男女將來沒有一個不識字的人。」(吳舲、彭年口述、耕紀錄、十二日寄)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吳舲
责任者
彭年
责任者
耕紀
责任者

相关地名

杭州市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