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後的杭縣師範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当代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10020020210002618
颗粒名称: 解放後的杭縣師範
分类号: G259.71
摘要: 一九四九年六月,在解放軍渡過長江,反動政府忙着逃命的當兒,有些學校陷於停頓狀態,而三墩的杭縣師範却沒有停過一天課。所以本學期課程,並沒受到大的影響,多半能按照預定進度學完。然而這並不是說,解放前後他們沒有遇到困難。
关键词: 杭县 师范学校 解放军

内容

(本報三墩通訊)在解放軍渡過長江,反動政府忙着逃命的當兒,有些學校陷於停頓狀態,而三墩的杭縣師範却沒有停過一天課。所以本學期課程,並沒受到大的影響,多半能按照預定進度學完。然而這並不是說,解放前後他們沒有遇到困難。
   他們首先遇到的就是食米問題。他們大多是淸寒的農家子弟,因為繳不起學費,才來進這由公家供給膳宿的師範學校。——當然有志於敎育事業,也是進師範的原因之一。——他們四月份的食米早在四月初就向僞杭縣縣政府洽領,僞縣府總是用種種藉口一天一天的延宕下去,到四月底才拿到通知,等到提取的時候,僞縣府負責人在解放軍到達前已經逃避一空。到五月三號解放時,握在鄭校長手裏的依舊是幾張不兌現的粮票。米沒有了,校長整天東奔西走地吿借,總算維持十幾天,五月十五號左石。借貸的門路父斷絕了,於是「解散」的陰影在每個同學的腦中提動着,威嚇着。
   「讓他解散麽?」「學業就這樣草草地結束麽?」「我們在這人民政府剛成立的時候,應該增加他們的困難,增加人民的負担麽?」「我們自己不能克服這困難麽?」一連串的問號,成爲自治會熱烈討論的主題。他們首先決定功課非維持到學期終了不可,每人先拿出二斗米來)實在繳不起的同學由大家分担,兩天後,一小袋一小袋的米,由同學背來了。雖然是很少的二斗米,在窮苦的家庭,何嘗不包含着無限艱辛!他們後來在膳食管理方面極其認眞,訂下許多條規,不許有一點浪費,「來處不易」,他們是深切體味到的。接着人民政府的維持費也發下了。解决了許多學生的困難。
   該校解放後參軍的學生有八人,從政的有二十幾人,在杭縣人民政府和各區服務,投考軍政大學而錄取的也有十七、八人。(淮)

知识出处

当代日报

《当代日报》

出版者:当代日报社

出版地:杭州(1)谢麻子巷六号

《当代日报》的前身是《当代晚报》,社长郑邦琨携部分资产逃亡台湾时,报社员工中已有“应变委员会”的组织。杭州市军管会批准以新报名《当代日报》登记出版的申请。1949年6月1日,在改造《当代晚报》基础上,《当代日报》正式创刊,发刊词题为《一个新的起点》。总主笔曹湘渠,总编辑李士俊,总经理何志成,社址在杭州谢麻子巷6号。《当代日报》一直受中共杭州市委领导。尽管如此,《当代日报》从性质上讲还是民营报纸。在《杭州日报》创刊前夕,1955年10月31日,《当代日报》终刊。

阅读

相关人物

责任者
杭縣師範
相关人物

相关机构

杭縣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