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优势 巧作「文章」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4884
颗粒名称: 挖掘优势 巧作「文章」
分类号: F303
摘要: 报载,山东荷泽地区立足当地优势,面向市场,在大抓工业的同时,引导农民大力开发庭院经济,并向高科技、多品位、深层次方向发展,提高了庭院经济开发的经济效益,做出了一篇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大文章”。目前,我们有些地方的领导,片面地强调本地资源缺乏,工业基础薄弱,农业生产条件低下,交通闭塞,人的素质不高等因素,由此看不到自己的发展优势,错过了不少发展的大好时机。
关键词: 农业经济发展 农业发展

内容

报载,山东荷泽地区立足当地优势,面向市场,在大抓工业的同时,引导农民大力开发庭院经济,并向高科技、多品位、深层次方向发展,提高了庭院经济开发的经济效益,做出了一篇经济欠发达地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大文章”。
  目前,我们有些地方的领导,片面地强调本地资源缺乏,工业基础薄弱,农业生产条件低下,交通闭塞,人的素质不高等因素,由此看不到自己的发展优势,错过了不少发展的大好时机。笔者认为,产生上述想法的林海原因,一是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挖掘地方优势的信心不足;二是对如何发挥地方优势的思路不清;三是“等、要、靠”思想严重。解决这些问題,应借鉴荷泽地区成功的经验,消除自悲情绪。不要因客观条件限制而灰心丧气,困境毕竟不是绝境。不同地区,不同资源条件,发展经济的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这就要求我们研究论证如何发挥当地资源优势,找出一条适合自已的发展路子。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发达地区的对口支援,甚至吸引国外的资金和技术,力争实现经济工作的跳跃式发展。总之,只要我们真正把握本地优势,巧作致富文章,富民兴淮的道路必定越走越宽。如能这样,何愁做不出 “大文章”来呢。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地名

山东
相关地名
荷泽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