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由来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4417
颗粒名称: 清明的由来
分类号: K892.1
摘要: 相传大禹治水后,当时人们就曾用“清明”一词庆祝水患已除,天下太平。清明亦名寒食。相传春秋时期,晋人介子推同晋公子重耳为复国,流离19年。后来重耳回国当了国君。介子推却背着高龄母亲到绵山隐居起来。晋文公多次亲自出马请介子推出山做官,而他都躲而不见。于是晋文公于清明这天焚山烧林,以期介子推背母出山,哪知大火熄灭时,人们才在一棵枯柳下找到介子推母子二人的遗体。
关键词: 风俗习惯 民族节日

内容

相传大禹治水后,当时人们就曾用 “清明” 一词庆祝水患已除,天下太平。
  清明亦名寒食。相传春秋时期,晋人介子推同晋公子重耳为复国,流离19年。后来重耳回国当了国君。介子推却背着高龄母亲到绵山隐居起来。晋文公多次亲自出马请介子推出山做官,而他都躲而不见。于是晋文公于清明这天焚山烧林,以期介子推背母出山,哪知大火熄灭时,人们才在一棵枯柳下找到介子推母子二人的遗体。晋文公伤心之至,决心每年届时祭奠,吃冷食一天,故清明亦名寒食。
  清明扫墓,始于秦代。唐代中叶,扫墓被正式定为制度。当时唐玄宗李隆基下令,将清明扫墓“编入五礼,永为定式”。到明清时,扫墓活动更加兴盛,并且代代相传,沿袭至今。
  (本栏稿据新华社消息)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介子推
相关人物
重耳
相关人物
晋文公
相关人物
李隆基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绵山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