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梅靠嫁妆致富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4167
颗粒名称: 朱丽梅靠嫁妆致富
分类号: F323.8
摘要: 泗洪县城头林柴场七台村马东组村民朱丽梅靠嫁妆致富的事,在当地传为美谈。朱丽梅娘家住本场邱台村洼东组。1992年10月,她的婚期将近,父母亲简单地置办了一部分结婚用品后,给了她600元钱,让她自己购买沙发、电风扇等嫁妆。朱丽梅接到钱后心中想,现在不少人靠技术致了富,发了家,而结婚用品多些,只能是炫耀一时。她暗暗决定,用嫁妆钱买一台豆浆机。
关键词: 农业收入 农民致富

内容

泗洪县城头林柴场七台村马东组村民朱丽梅靠嫁妆致富的事,在当地传为美谈。
  朱丽梅娘家住本场邱台村洼东组。
  1992年10月,她的婚期将近,父母亲简单地置办了一部分结婚用品后,给了她600元钱,让她自己购买沙发、电风扇等嫁妆。朱丽梅接到钱后心中想,现在不少人靠技术致了富,发了家,而结婚用品多些,只能是炫耀一时。她暗暗决定,用嫁妆钱买一台豆浆机。接过钱的第二天,朱丽梅赶到了县城,一打听,豆浆机700多元一台,钱不够。她背着父母到亲戚家借了100多元,第二次进县城,如愿买回了豆浆机。
  豆浆机买回家后,父母亲大吃一惊: “给你钱买嫁妆,你却买出一堆铁,谁家闺女出门赔豆浆机?不是闹笑话吗?”村上来了不少看热闹的人,听说此事后,都觉得新鲜:“这闺女脑子有毛病,难怪老人生气。”不管别人怎么说,朱丽梅就是不肯把豆浆机退掉。
  婚后第5天,朱丽梅就和丈夫马选中动手做起了豆腐。由于两人都是第一次做豆腐,不但出豆腐少,而且质量也不怎么好,豆腐卖不动。蜜月刚过,按当地风俗,朱丽梅应该回娘家住18天,谁知,朱丽梅在丈夫支持下,不回娘家,却到城郊高庄村学习豆制品加工手艺去了。老父母天天盼着女儿回娘家,却连影子也没见着,又生气,又心疼。在学习的半个多月中,朱丽梅勤学好问,勇于大胆实践,初步掌握了豆腐、千张、豆干等加工技术。
  1993年春节过后,朱丽梅的豆腐作坊正式开张了。由于她从城郊学来的技术,比当地豆腐加工户高一着,豆制品色泽漂亮,食用可口,受到了左邻右舍的青睐。二年中,朱丽梅夫妻俩除了做豆制品,还用豆制品的下脚料喂了6头大肥猪,两项加起来纯收入5500多元。为了坚持豆制品常年生产,她又购买了一台冰箱,夏秋季节将豆制品冷储后销售,解决了湖边人民长期以来,夏秋季节吃豆制品难的问题。现在,朱丽梅家做的豆腐、千张、豆干等豆制品,不用外出销售,都是顾客找上门来买。朱丽梅从不短斤少两,价格还略低于市价,天天顾客盈门。
  朱丽梅靠嫁妆致富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不少上了年纪的人现在都夸:“还是现在的姑娘有心眼。”(韩中山吴恩佩)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韩中山
责任者
吴恩佩
责任者
朱丽梅
相关人物
马选中
相关人物

相关地名

泗洪县
相关地名
七台村
相关地名
邱台村
相关地名
高庄村
相关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