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在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

知识类型: 析出资源
查看原文
内容出处: 《淮阴日报》 报纸
唯一号: 100920020210004032
颗粒名称: 想象在政治课教学中的作用
分类号: G41
摘要: 多年来,政治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言堂”,光是老师一人讲,学生简单地重复着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不到发挥,思想受到严重禁锢,不能把应掌握的基本知识,结合实际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和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展开丰富的想象,使教材形成具体鲜明的形象,使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接受课文中的知识°如初一教材《珍惜劳动成果》一课中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诗;《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一课中有插图“向秀丽英勇灭火”。
关键词: 思想政治教育 德育工作

内容

多年来,政治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言堂”,光是老师一人讲,学生简单地重复着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得不到发挥,思想受到严重禁锢,不能把应掌握的基本知识,结合实际去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和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
  通过学生自己的思维活动,展开丰富的想象,使教材形成具体鲜明的形象,使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接受课文中的知识°如初一教材《珍惜劳动成果》一课中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古诗;《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一课中有插图“向秀丽英勇灭火”。老师可利用插图和古诗来阐述,诱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设身处地地对同一个问题,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去想象,去思考劳动的艰难、劳动成果来之不易,去想象向秀丽英勇灭火所付出的巨大毅力。这样,就开拓了学生的思路,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受到了教育,从而达到了教学目的。
  (侍习民)

知识出处

淮阴日报

《淮阴日报》

出版者:淮安日报社

出版地:淮安市

1941年11月7日《人民报》改名为《淮海报》,成为中共淮海区委机关报。建国后,<<淮海报>>历经变迁。1983年5月12日,《淮海报》复刊,成为淮阴市委机关报。1987年元旦,《淮海报》更名为《淮阴日报》,2001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江苏省人民政府对淮阴市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将淮阴市更名为淮安市,同年2月10日,《淮阴日报》改名为《淮安日报》。作为中共淮安市委机关报,《淮安日报》承担着向市内外传播与介绍中共淮安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及相关方针、政策,和宣传淮安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夺取两个文明建设辉煌成就的重任。

阅读

相关人物

侍习民
责任者
向秀丽
相关人物